alt

scroll back to top
唐之鸣雕刻紫砂壶 刀法挺劲作品典雅
娱乐频道 - 频道推荐04娱乐频道
作者:综合报道 视频:上海电视台   
2018-04-05 22:52

8

唐之鸣,原名唐志明,字静安,号鉴堂、茗轩子,别署抱元斋。祖籍上海。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书法以汉魏晋唐为宗,篆刻立足秦汉旁涉明清诸家。艺术旨趣崇尚“清、正、朴、雅”,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新意。

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国际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全国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展以及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上海市书法展等。

1

唐之鸣的作品入选入编多种专辑,出版合著大型文献《我的中国》(书法、篆刻部分)、《篆刻欣赏》、《海上篆刻十家》,入编《海上近现代篆刻家大典》、《鉴堂印举》。近十年来,又涉及紫砂壶刻领域,作品典雅,刀法挺劲,深得文人壶精髓。2012、2013连续两年在朵云轩当代海派文人紫砂壶拍卖中成绩斐然。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曾对其紫砂刻壶艺术做专题报道,所创壶刻作品深得藏家钟爱。

9

唐之鸣自幼喜弄翰管,研习文、史、哲、美、禅佛。翰墨之余又好观海听涛、登高壮怀、访碑问石、揽古询道。既有积学,腕下所出便自有不同常人处。其刻印,以刀就笔,举重若轻。出入秦汉封泥瓦当,又旁涉明清俊彦,尤为讲究线条质量。

12

老子言:大朴不雕。唐之鸣多年来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如果印章和书画一样,同是以线条来构筑空间形象,传达作者的艺术旨趣和情感,那么线性是作品的生命力:能用一刀刻出,则决不反复修补。崇尚高大、自然、雅正之风,力避惯性创作。看他的印、书法和绘画,一股沉着痛快的郁勃之气扑面而来。作品所透射出的那种原始性、第一性的特质,契合了篆刻家本人的真实情感。

5

“精、气、神”也是他创作中最为关注的中心理念,他认为:一件好的作品,应该让人直接看到创作者的灵魂,但又是以一种若不经意的姿态呈现的,内涵要丰富。因此,他的印作少有雷同,形式上讲究“鲜头”,又蕴藏着古意,值得玩味。

10

刻印之余,唐之鸣于书画领域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潜心鉴古、取法正脉。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作品要有“古朴气、文雅气、清刚气、正大气”。因此,笔墨语言要准确而又丰富。徐渭式的创作状态尽管常令他神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审美能力的积淀,最终形成了自我艺术风格。在篆刻过程中他时常专注于烂铜、彝鼎、封泥、瓦当、残砖、旧陶,用心体会金石之气,使腕下能表现出朴素之美、厚博之质、文雅之气。陆游诗言:非人磨墨墨磨人。世间就是一种辩证法。

2

艺术之道,所谓的觉性高慧,并不在于学谁像谁,而在于从一开始就能从容不迫地把握住自己的内心系统。因此,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首先要有成熟的艺术理念和明确的风格指向。作品的形式只是外在的“皮相”,更重要的是赋予它内在丰富的精神气质。品读唐之鸣印鉴,便能感觉到他正清晰地朝这个方向行进着。

11

近十年来,唐之鸣又在紫砂壶的刻绘上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借助紫砂壶这一载体,把他书、画、印的创作以立体形式呈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别样风景。他的壶刻作品无论从画意、字态到刀刻效果,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也因此备受藏家珍爱。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唐之鸣的综合艺术之树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15 

宜兴古称阳羡,因出产特有的紫砂而独享“陶都”之誉。其泥料源自两亿年前在古生代地层中逐渐形成的五色土。以之制成的紫砂器,集实用性与艺术观赏性于一身,始自北宋、盛于明清,名家辈出,代有精品。而紫砂壶以其简练大方之形、纯朴典雅之色、安详恬静之态,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林,深得海内外多方人士的钟爱。

紫砂工艺历经数度兴废衰荣,紫砂艺人更是名师辈出。从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惠孟臣,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陈曼生、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到现代的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他们将紫砂工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古时就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这些推崇的诗句。紫砂壶“不胫而走遍天下”成为收藏家们竞相争购的神器珍品。历史上由于优秀陶艺家的不断出现,紫砂壶的发展呈波浪式前进,经历了几个高潮。

12

第一个高潮是明末清初。紫砂工艺日益精湛,时大彬、陈鸣远等大师制作的紫砂壶进入宫廷,得到皇家青睐。

第二个高潮是清中期嘉道年间,由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曼生)、杨彭年等人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推出了“曼生十八式”,把诗、书、画、印融入壶器,世称“曼生壶”,使普通的壶提升到“文人壶”的品味。一壶在手,可用、可赏、可把玩、可典藏。稍后,朱坚、瞿应绍、任伯年、吴昌硕等书画印大家也积极参与,尝试铭刻,留下不少珍品。

第三个高潮是民国时期,由于紫砂内外销路大增,使它从清末的低潮步入民国初年的振兴期,也催生了在紫砂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等名家高手。由于贸易量的增加,壶具的文人气略有减弱,但也不乏精品之作。

第四个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紫砂热重新兴起并风靡港台及海外各地。顾景舟、裴石民、王寅春、蒋蓉、朱可心等大师之作,成为藏家竞相珍玩收藏对象。这些名胄阔儒不惜重金以求名家名壶,极大推动了紫砂业的发展。

第五个高潮是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国门打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使经济迅速发展,“盛世兴收藏”,紫砂艺术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鼎盛时期。

14

然而,一把制作精美的紫砂壶,若无“文气”的注入,总觉少了许些品味,也逊色了不少意境。历史上名家名壶不计其数,但迄今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壶盖有“彭年”印章,壶底款识“阿曼陀室”的“曼生壶”。陈曼生把他的文学才情、书画印技艺附置于壶身,并亲手镌刻。斟酌把盏时,那种诗情画意伴随茶色香味,使两者的亲和力大大增加,美仑美妙让人回味、隽永留香、沁人心脾。

由于紫砂壶在烧制前是泥坯状,题诗作画不比在纸面上的效果,它没有中间层次和渲染效果,造型构图又必须随壶形来展示,且最宜简练为上,以体现“茶禅”意境。以笔者经验,当以线条走势为主而块面层次为辅。宁“少少许而胜多多许”。根据壶的器型韵味而构思相应画题,达到珠联璧合方为懂壶之人;所题书法真、草、隶、篆均有不同的表现力,或古雅、或端庄、或潇洒、或凝重,书艺要高方能使壶平添雅趣,反之则恶俗难睹,不如不写。好的诗词短句也是不容忽视的层面,它是“文人壶”真正的品格和内蕴所在。

13

诚然,好的字画诗词还须要有好的刻壶高手。目前,一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书自画自刻均有上乘表现效果的“文人壶”十分难得。大多数的名家只书或只画而不会刻或刻不好,只能另请他人完成刻事,总有隔靴挠痒之憾,其精、气、神也无从附置。藏家大都也只从名头来看,其鉴赏力可见一斑。好的刻壶高手是那种具备了书、画、印、文学等综合修养的人,题材巧妙、书法优美、镌刻挺劲、线条立体而有表现力、可抚、可品、可赏,殊为难得。他们使紫砂壶的欣赏层次大大提升,也赋予紫砂更立体、更全面、更优雅、更隽永的表现力。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