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2016年中国将取消千年食盐专营
新闻频道 - 中国要闻
作者:Youtube,优酷   
2014-11-20 16:45

alt

 

 

据央视报道,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这也是第一次政府部门对取消食盐专营的传闻加以确认。中国盐业协会称,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有上千年历史的食盐专营制度即将画上句号”,近年来,这个消息不断被传播发酵,每次总能引起公众极大的兴趣。历经多次辟谣之后,这一次,工业和信息化部终于证实了传言,由此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同时也预示着行政体制改革渐入深水区。

关于税收艺术,西方经济学界的共识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以此而论,食盐无疑是最合适的载体—因其价格不高、用量不大,对其征税不会有太多“痛感”,然而食盐又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因此能尽可能多地拔取“鹅毛”。正因为如此,盐税是历史上真正的“国际惯例”,而确立专营制度无疑是收税的第一步。

食盐专营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时任宰相的管仲向齐桓公提出“官山海”,即对盐实施国营,官盐制度自此绵延千年,尤以推行盐铁专卖的汉武帝时期为甚。增加税收是历代官盐制度的重要因素,这样的理由显然不适用于现有的盐业专营体制—统计数字显示,盐税占国家税收的百分比已由1950年的5.49%下降至2006年的0.04%。

实际上,现有的盐业专营制度本身就不是为了增加税收—1996年颁发的《食盐专营办法》第一条就提出:为了加强对食盐的管理,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保护公民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办法。显而易见,保证碘的摄入量是食盐行业垄断经营的最大理由。近年来,强制“补碘”的副作用不断显现,食盐强制加碘逐渐成为过去时,在此背景中,垄断专营已经失去了基础。

既然食盐专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微乎其微,“全民补碘”也已不再需要,取消盐业专营顺理成章提上议事日程。早在2001年,负责盐业管理的国家经贸委盐管办就着手对食盐管理体制进行调研,4年后盐业体制改革被纳入国务院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日程;2009年,盐业体制改革加速,并明确提出将在2011年全面取消食盐专营……然而,这些盐业改革措施最终无一例外不了了之,改革难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在众多垄断行业中,盐业体制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却遭受着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阻力,究其原因,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触及了太多现实的利益。


在谈到深化改革时,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提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盐业改革,无疑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伴随着简政放权步伐的加快,从去年年底开始,食盐在专营领域的三个证件—“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食盐批发许可证”、“食盐运输准运证”审批权已经全部下放到省一级。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至此,食盐专营的制度性障碍已全部扫除,这正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正面回应传言的关键。

市场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充分竞争,以此促使产品更加丰富、价格更加合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在对食盐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管体制必不可少,这也是改革制度设计预留两年“过渡期”的用意所在。由政企分开、推动盐业公司内部改革着手,通过健全的制度设计保障市场的逐渐放开,在明确了盐业改革的时间表之后,这些理应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