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owsprings201603

scroll back to top
大西洋上移动的小社会/多伦多 艾望华
旅游频道 - 视频游记
作者:艾望华   
2013-04-04 01:44

alt

  

 

       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邮轮以其身躯庞大、设施豪华而享誉当时;而它误撞冰山沉没于大西洋引发的巨大悲情却使它闻名后世。2012年,也就是泰坦尼克号失事整整一百年后,我们一家三口于岁末前三天,在美国新泽西州的Bayonne码头登上了一艘隶属于皇家加勒比公司的巨型游轮。这艘游轮的名字叫“探索者”号,它的排水量高达十四万吨,是当年泰坦尼克号的三倍。换句话说,两船满载时,“探索者”的总重量是泰坦尼克号的三倍!这里提到的两个概念“邮轮”和“游轮”需稍加赘述:邮轮的功能是运送邮件,兼运旅客,多为跨国远洋航行,时间从半个月至三个月不等;游轮的功能就是观光,所以走的是往返或环形线路,离岸较近且停泊较频繁,一般行驶三至十天不等。例如,我们这艘游轮从美国新泽西州码头出发向南行驶,第三天到达佛罗里达州后,在奥兰多市逗留半日。第四天游轮再驶向一个靠古巴很近的加勒比海岛国巴哈马,我们在这个国家的首都拿骚逛逛街,领略一下异国情调,几小时后回到船上的社会。第五日,游轮靠拢一个私人小岛(也叫可可湾)。完成三次停泊后,游轮即按原线返回新泽西州码头,前后历时八天七夜,横跨冬夏双季,纵度龙蛇两年!

       跟着举旗的导游,我们通过了一次非常繁琐的安检清关程序,其时间和步骤之多超过了上飞机。出海关之门,十二层楼高的探索号俨然如浮在岸边的大型建筑物。本能地拿出相机想给它拍个全身照,结果怎么拍都是局部镜头,船太大了。正式登上游轮已是中午十二点左右,导游把我们直接带到电梯上十一楼吃午餐。那是个西式自助餐厅,门前站着两个菲律宾男迎宾,笑着对客人朗声问好,同时指着两台像饮水机一样的仪器说:“Washy washy!”看着人家把手伸过去,我也照做。原来,它无需接触即自动挤出一些液体——消毒液。为什么要这般讲究?原因是船上约有三千五百名游客和一千八百名工作人员,能同时容纳五百人的餐厅有五个,自助餐厅是其中之一,这样特殊的就餐环境如果不特别注意卫生,一旦出了“进口”事故,游轮公司就得亏大。虽然平时对洋人的自助餐不屑一顾,此时也得随俗,毕竟人家那些食物五颜六色的好看,而且符合营养学理论,奇香怪味就慢慢适应吧。一边用刀叉处理着盘中荤素,一边欣赏着落地窗外的海景:蓝天白云、蓝海白鸥......

       午餐后在各层楼上散步,顺便找到了我家该住的舱房。负责打扫房间的管理员也是菲律宾人,这个国家的男女有在世界各国从事护理、家政和宾馆服务员的传统,他们对工作的敬业和专业程度是值得嘉许的。服务员为我们打开房门,搬进大件行李,接受了该得的小费后很有礼貌地离去。八天的海上生活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我和太太五十年来的第一次,也是不到十七岁的儿子的头一回。在他这个年纪,我只是坐过一回火车,严格地说是一张没有座位的站票把我从武汉运到郊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听说过站票这回事。

       游轮之大可以用小社会来形容,它的顶层有温水游泳池和数以百计的躺椅,在游泳池附近还有半露天的歌舞厅,黑人男歌手在贝司和架子鼓的伴奏下对着麦克风声嘶力竭,白人姑娘摇晃着丰满的身躯载歌载舞;躺在椅子上的各色人等袒胸露腹,好一派肝胆相照的风气。躺着、走着、游着的人们各得其乐,有趣的是,如此闹腾的环境却有些人几乎裸着身子、捧着厚厚的书本阅读。西人读书不拘形式,这与华人尤其是古代中国人的“正襟危坐,红袖添香”大不一样。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五楼,那里被设计成一条商业街的模样。这层楼的内空很高,加上太多的玻璃使得它看上去有露天的效果,街的两旁是各种名贵礼品店、酒吧和小餐厅,游客可以随便找把椅子坐在街边的小桌旁,饮料、点心随便用,那些费用早就含在船票里了,但却往往让人产生“共产主义”的错觉。除此以外,喜欢碰运气的人或者那些赌徒可以到赌场去拉拉老虎机,或者玩玩“二十一点”等等。如果不怕输钱的话,大多数人都可轻而易举地证明开赌场的老板是只赚不赔的。笔者从不相信赌徒的运气,但相信何鸿燊之流的财气,尤其是他们赚钱的才气。各种歌舞演唱会、九洞高尔夫球、小型攀岩、滑冰、电影、图书馆等等文娱活动有时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唯一欠缺的是没有特定的中餐来裹华人的腹,但是,每晚六点那顿西餐绝对正宗,可以吃到蜗牛、龙虾、扇贝、鲑鱼、牛排等等。我与妻通常各自要一份餐前开胃菜和一份主菜就够了,身材瘦高的儿子却能吃下三倍于爹娘的美食,尽显饕餮风范,也昭示了游轮吃不垮的慷慨气魄。无论是侍者还是食客,大家都乐呵呵的,其乐融融,尤其是在餐后享用甜点时分,喜欢戴高帽子的厨师们和打着领结的男女侍者几十人再加上四位正副船长列队在三层餐厅各处绕行。这种别开生面的礼仪引得众食客掌声雷动、呼声四起。

       想描述的细节很多,笔者只能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船实在是大,大到经常走错路、弄错方向,以至于不得不看看窗外海水与船的相对运动来分辨船头船尾,有时在狭窄的客房走廊行走,前面一对八十多岁的伉俪步履蹒跚,而某个有教养的年轻人不幸跟在了他们身后,结果五分钟的路程花去了半小时。另一个年轻人头脑灵活,他也遇到同样情况,立马调头另寻它途,只是运气更差,身后也是一对老者,就这样他只好夹在中间亦步亦趋地缓缓行走。年轻人躁动的性格在游轮上有时可以得到矫治,据说英国著名的伊丽莎白号游轮的客人平均年龄接近八十,想要改掉急脾气的人最好与该船取得联系。

       几天下来,总算搞清楚了EXPLORER号游轮的上下左右、方方面面,我们下船的时间也到了。

       作者简介:艾望华,1962年生人,上世纪1999年从武汉市以技术移民身份侨居大多伦多地区。国内从医十五年,加拿大教车十一年,平时有读书写字爱好。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