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晚该向越南春晚学点什么?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那小兵   
2015-02-19 17:25

年三十傍晚和朋友到附近“小西贡”走走,这是除了胡志明市之外越南人店铺最集中的地方了。比起华人社区的辉煌灯火,越南社区人显得比较含蓄,但不少女人和孩子都身穿民族服装,脸上露出温馨的笑容,颇有节庆气氛。与中国人喜欢敲锣打鼓不同,越南人更喜欢轻音乐,尤其喜欢情歌类调子,听上去和邓丽君的有些类似,但更带有法国歌曲的浓郁感,让人回味起中国八十年代的过年氛围。
  朋友范春山是在越南出生的华人,他母亲是越南京族,父亲是中国广西凭祥人,北越统一越南后全家奔投怒海,幸亏被美国收留当了难民。他家开的PHO(牛肉面店)就在小西贡的一处不起眼的街角,以此养大了四个孩子,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我们一起来到店里,只见许多穿着越南民族服装的女眷们都在忙着,原来今天晚上不营业,来的都是家里人和亲朋们,大家一起做油炸角和糯米煎饼,还有羊肉火锅和海鲜丸子一类的食品。老人手把手教年轻人,连孩子们也打扮的像古装戏里一般,脸上涂抹着红红的胭脂。有两三个老头子用布盘着头,身上穿着民族式长袍,手上端着水烟筒,看着孩子们玩耍,脸上笑出了深深的鱼尾纹。电视频幕上放映着越南迎春舞蹈,那种竹子乐器演奏的曲子如潺潺流水,舞蹈节奏缓慢而优雅,表现的都是越南民间故事主题,把人带入越南的山山水水之中。
  据说这是越南官方搞的节目,规模不大,基本上没有任何政治色彩,都是描绘或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注重“思念”和“爱情”主题,给人一种“爱家”的印象。看着这些舞蹈,你很容易回想起童年放牛的情景,再看看眼前的丰盛的过年食品,给人一种温馨的力量,那就是“忆苦思甜”。范春山是越南问题专家,他解释了一些情况,越南如今的文艺宣传尽量避免中国式的“高大上”作风,淡化政治色彩,逐步把南北越南之间的文化差异缩小,把民族主义潜移默化到文化氛围之中,目前在美国的越南人已经基本接受越南共产党的存在事实,海外年轻一代越南人爱国情绪很高。越南人所谓的爱国不如说是爱自己的文化,更确切地说是爱家庭文化,放下酒杯就能扛枪,这已经是外国人眼中越南人的形象。因为越南文化特色强,非常容易让越南人找到自己身上的越南文化元素,这的确是一种优势。
  搞民族主义宣传难点在于如何把握“家”和“国”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非常容易失衡。宣传节目中越是搞离开现实生活远的内容越没用力量,尤其是那些故意吹捧领导人的节目最容易起反效果。越南文宣工作搞的好,主要是他们摈弃了中国式的“讨好文风”,讨好政府不如讨好观众,社会文化主体是民众,而不是政府。我仔细观看了那些越南演员的造型,的确比中国演员显得清秀,比较接地气,就如越南菜那样清淡可口,吃下去的感觉让人舒服。相比之下,中国的春晚给人一种“满汉全席”的感觉,眼花缭乱,金碧辉煌,可是最后不知道也不记得看到了什么,更谈不上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加深。
  范春山先生在旁给我几个意见:一,中国文艺表演水平高,但不善编排,用力平均,没有重点和节奏感,效果不佳;二,中国春晚总想网罗天下缤纷,但却抓不住眼前的现实生活,小品过分夸张,演出风格做作,不够贴心,不食人间烟火;中国春晚始终无法树立一个“中国人”的标准形象,往往只是停留在民族服装大展示的层次,无法表现“中国人”的文化定位;四,赵本山这类民间通俗小品在越南也极受欢迎,成为沟通不同族裔文化的桥梁,越南的民族比中国的多一倍多,但极少有民族矛盾,对越南文化认同比较强,文化融合工作推进的好,值得中国学习。
  虽然他说的有道理,但中国毕竟是个大国,毕竟文化比较强势,放不下架子,高调子唱惯了,要改不容易。今年春晚似乎显得更加“高大上”了,不但没有了赵本山这类小品,连蔡明的节目也显得生硬了,冯巩的节目尚无法顶替老赵的作用。更让人怀念的是“旭日阳刚”和“西单女孩”这类普通人的节目,如果连这些普通人都没有了,中国人如何从春晚获得“家的感觉”呢?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