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不知归路----我听看《朗诵精品欣赏会》
八方专栏 - 李昶有话说
作者:李昶   
2012-11-13 15:25

2012年11月4日,多伦多《汉园诵社》的一批优秀的有专业汉语语言文化背景的演员、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其中大部分原在国内就是在中央或地方电台电视台工作),组织演出了一声形兼备、阳春白雪的汉语诗歌散文的朗诵会。朗诵会的目的终旨是:弘扬中华文化,表现汉语特有的音韵美,帮助人们加深对文学精髓的领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剖面,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也是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程路禹、高蕴瑛艺术总监,苏卫总导演,罗皓执行导演,王智、张永刚联合制作人。)

朗诵的序幕,是由香港驻加拿大经贸办助理处长萧显扬先生的《荡气回肠唐宋篇》拉开,表现了一位文人雅士对中国古诗词的敬拜。

第一篇章,标题是《灿烂文明》。

这是一组诗词精品,以点概貌地体现了中国曾经有过的优秀文化和文明。

第一首诗,是李白的《将进酒》,由洋溢朗诵。叶兰琵琶伴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写《将进酒》的时候,李白自觉怀才不遇,于是乎,要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喝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在诗中又表达了他的自信和他的张狂。可以听出,洋溢在朗诵时,是想表达出作者的那种自信、张狂、和失落感。

接下来,是一组李清照诗词。

第一首,是李清照少女时代写的《如梦令》,由王菲朗诵,由任娜古筝伴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同时也有深闺女子暮春伤感的愁绪。

女诗人李清照善用从艺术提炼出的口语中表现出真切的感受。接下来是李清照的《一剪梅》,由晓露朗诵,任娜古筝伴奏。此词中最耳熟能详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道出的是少妇的新婚温婉,红藕香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心境。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由祁畅朗诵,肖伟玉古筝伴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项羽的风骨,叹刘邦的奸诈。

李清照晚年的《声声慢》,由华玲娣朗诵,肖伟玉古筝伴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描述一位老妇人的心境,一个字“愁”,多方叹息。

晚会到此时,在内容上,为好诗精品。我认为,在演出上,朗诵者们尽了力了,想力争表达出作者的当时的情感。我是非常欣赏几位古筝的伴奏,声声泣泣,把诗词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从舞台和剧场效果来讲,第一部分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太令人满意的。

原因:1. 太显枯燥。2. 几乎无背景画面。3.台下灯光全关闭,台上灯光昏暗。4.最糟糕的是,没有打出台词。

我在这里不是信口开河。我在转行学心理治疗专业以前,所获的第一个学士和硕士学位,是在西方文学领域。加上从小受家风影响,也读点中国古文学。这次坐在场内听诗词第一篇章时,坦率地讲,不少地方,我都被给弄掉了。不知在场的有多少人,能真正听懂?!中国古文字诗词,声韵形兼备,加上精炼,不看着,很难全部跟上理解。文字是用来交流的,如果听众,大部分都不明白,交流的目的没达到,就不算成功了。况且,我的第一个硕士学位和后来在大学教学和搞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关于西方戏剧。我对舞台是很熟悉的,除演出外,还包括灯光、色彩、服饰、背景和音响。

接下来,是白居易的《长恨歌》,由程路禹,林曦丹朗诵吟唱,张菲菲旁白提词。张俊豪钢琴伴奏。

演出到此,开始有了更好的转机。灯光更亮了一些。关键是程路禹,林曦丹,张菲菲的出场,很是提了人气。程老先生是声乐和朗诵名家,我曾经观看过前些年程先生在香港的一个大型诗、书法、绘画表演上的朗诵光碟。那一次,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专程从北京飞到香港,为程先生的朗诵伴奏。

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名著《长恨歌》,叙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人笔下,人物形象的优美,爱情的甜蜜,结局的悲惨,和不堪回首的记忆,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长恨”就是注定的结局,他们的爱情是镜花水月,毕竟成空。

程先生和张菲菲(原国家一级播音员)的朗诵发声,非常好听。他们嚼字清楚,发音到位,音韵准确,声音有弹性,有磁性,有共鸣。程路禹发声洪亮浑厚有力,有一种穿透感;张菲菲发声婉约圆润,更有一种灵气秀美。对程先生和张菲菲的朗诵详细评论,请见文章后段。

程路禹,林曦丹的唱法,有点不同。林曦丹本是唱西洋戏剧女高音的,这次演出唱杨贵妃,把一个恣睢、得宠、失意的荒淫女人,眷念情愫的爱人,表达得很好。

程先生本来是唱男中音的,低音部也很好。程先生发声,属西洋发声法,训练有素,饱满洪亮,有穿透力。此次,我似乎是觉得程先生,在西洋唱法中,加入了一点中国的东西。

本来,中国的古诗词,也有其自身的唱法,叫吟诵,或吟唱。那是不讲究和声共鸣的,而强调的是平仄韵律,抑扬顿挫的调式。吟诵,或吟唱,还很讲究“哼”的方法。

本来,《长恨歌》是中国古典名诗,那么用西洋加些传统中国唱法,自然显得更有味道。

第二篇章 情感故事

演出过程中较大的变化,是由路程(男高音歌唱家、多伦多话剧团演员、艺术总监)、边红丽(多伦多话剧团演员、团长)朗诵的《爱心创造的奇迹》。路程、边红丽到底是有20-30年丰富舞台经验的老演员(别误会:资格老道,形象年轻),台上一站,淡定优雅,轻松大方,气就镇场。

朗诵的散文故事,题材选的很好,很是能打动人。况且,因为是舞台中人,要求出来的灯光,加上背景上的图片转换,都选的很好。

我最喜欢的背景图片,是那副巨大的驶往西伯利亚的列车。那似乎,你能听见那轰隆隆的列车,载着受政治迫害的人们,在惊吓和惊恐中,奔往一个饥寒交迫的、做苦工苦力的未来。你似乎看到了:那疾驶的车轮下,在苏联共产制度下,蹍碎了多少家庭夫妻,让多少儿童成为了孤儿。那张图片,把我带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我那家破人亡的家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辆载着我母亲远去大凉山军垦农场,被强行去接受劳动改造的渐渐离去的列车(那是我一生中望上我母亲的最后一眼,而那时我还是一个孩子),受迫害的亲友,以及那些无辜的冤魂。它也把我带回到了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写的《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 Гулаг)。

《爱心创造的奇迹》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接下来是王柯朗诵的《捉迷藏》。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父亲,给自己四岁的女儿,写下的一份感人的遗嘱。文字中没有悲伤,而是充满了父爱和希望。王柯的朗诵,表达出了那种深情。

接着的朗诵是王燕云王的《妈妈等你》。到让我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三篇章 人生感悟

许扬朗诵的散文诗《在山的那一边》,作者:王家新。那是讲一个孩子,在幻想中,有一个种隐秘的想望,想看到山那边的大海。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悟出人生真谛。而那用信念凝成的海,其实就是人生的寄托和希望。许扬出场,轻声细语,很是好听,踏着韵律音符,走得很是典雅优美。

接下来朗诵的是一组爱情诗组。

《我和你加在一起》(郭然和王菲),《会唱歌的鸢尾花》(晓露和洋溢),《心的归航》节选( 刘莹和罗皓)。我对这一部分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背景造型:几对舞台上的“恋人情人”,流连忘返再诗词爱情之中,缓缓走来,缠绵不去,静坐相依。这时背景灯光打亮,把几对恋人的身影,投射在背景的花丛草地上,很是优美。这才叫“有情人情更长…。” 这也到让我忘记去留意他们是在说些什么了…。

再下来是高蕴瑛教授朗诵的《象脚花瓶》。作者:喻丽清。其中,我最喜欢的文字是:“一个人,走在淡季的博物馆里。静得这样美,使我仿佛能够‘看见’我的每一举步都在推动身边的空气,造成一种透明无声的流动。静得这样美,使我想及孤独的好处:它总不会使你过分嚣张。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大喜大怒大哀大乐都不至于了,所有的情绪都似乎冲淡成互容的境地,因而哀愁亦微带着喜悦,快乐亦略有忧郁。”

人生中,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悟到如此的“细腻与温婉”,如果能把“静”悟到这种地步,此生也就修炼得差不多了。

但是,对于这篇散文题材本身,我是有不同看法的。文章讲述的是一次对大象、小象的猎杀过程,虽然似乎也讲述了母象对小象的那种母子情怀,但是,文章内容,过于血腥。尤其是在西方,在一个文明社会里,人们是非常注意对动物的保护和动物的权益。更不用说用死去的小象腿去做一个花瓶了。

我是去过欧美亚洲许多国家和城市,还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有被猎杀动物的展览馆。或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但是,我同时注意到了,文章的作者是华人。对选用此文,我只是有种遗憾和惋惜。

高蕴瑛的朗诵本身,是有功底的,抑扬顿挫,掷地有声。

第四篇章 文学戏剧

由萧棠华演出的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片段,扮演鲁贵。萧先生是有近四十年演历的老演员,演出功底深厚,自然,流畅。把个鲁贵的圆滑、干练、猥亵、讨好、专制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贵是那种嗜酒饕餮之徒,斜了门的主子的奴才,自尊心会在弱势前暴涨,在权势前暴缩。他永远生活自在骄傲和卑微两个极端之中。但是他又很可爱,因为他是有爱怜之心的父亲。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鲁贵的影子。

接下来,是由罗皓朗诵的电视剧片段《走向共和》。选自国父孙中山先生说:“我想这回有人更要说我孙文是个疯子了,吃饭穿衣都说共和。你孙大炮,还会什么?他说的对,我只知道‘共和’这两个字。我这一辈子就认着两个字‘共和’。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仁,为了共和,连生命都献出了。我孙文此生啊,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它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共和’是普通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孙文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共和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 。专制国家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自由是民众,天赋的权力,权力大的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权力小的自由,民众没有自由。”

孙中山先生说的太好了。

罗皓的朗诵,抑扬顿挫,表达出一种浩然正气。而如今中国的事,正如国父说说:“同志仍须努力。”

朗诵会最后压场的朗诵,是由程路禹和张菲菲朗诵的海明威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老人与海》。

我研读西方文学戏剧多年,后来又改行多年研究治疗人的心理性格行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是海明威。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描写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出海打鱼,连续八十四天未果,到了第八十五天,他终于捕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他费尽千辛万苦和大鱼搏斗,并冒着渔船被拖入大海的危险,终于杀死了大鱼。当他拖着大鱼返回时,大鱼身上流出的血引来了一群鲨鱼,鲨鱼围着马林鱼,吃它的肉。老人又奋不顾身地去同鲨鱼恶斗。然而,当他快靠岸时,大鱼身上的肉已被鲨鱼吃光。老人上岸后,能拖上岸边的,只剩一副大鱼的骨架。他太累了,就睡着了。梦中梦见一只雄狮。

我喜欢海明威小说中描写的那种做男人的力度,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以及他的小说表现出来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老人与海》向人们揭示的是人在孤独和困境中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个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勇敢面对。如果说当老人与大鱼搏斗是他在生活中遇到强大对手时,他去努力应付这种挑战并要战胜它,那么他对鲨鱼的斗争则象征着在厄运中的奋起反抗。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坚韧而不气馁。他作为一个人,在不被打垮的精神上和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

《老人与海》一书还是对我们有启发的。它激励我们不要轻易放弃。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像老人一样,去斗、去争、去保护自己,去赢得我们自己应有的权利,即便,可能命中注定,我们会失败,或者,我们抗不过命运。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 我们每个人都是桑提亚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面临的问题和艰难,关键是看你以什么心态去看待这些问题。是放弃、报怨还是坚持下去。

对于是否失败,不是完全以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让―保罗萨特,认为生命的真正意义不一定是在结果上,而是存在于为这一结果努力争取的过程中。你是否真诚地去为了目标努力过?如果你真诚地奋斗过,即使你没能取得最后的理想目标,作为一个人,你在奋斗的过程中,生命的真正意义已经实现了。

桑提亚哥就是萨特哲学的文学解释。作为一名渔夫,他真诚地、勇敢地去努力过、抗争过,即使他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但是他在做人的意义上,在他的专业位置上,他已经实现了他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表面上他是失败了,因为他实际上是一无所获,但从人生存的意义上,他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他是伟大的,他曾经有过的奋斗是辉煌的,他是活得有意义的。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有精神的人,一个有目标的人,你是不能打败他的。命运可以把一切物质的东西给他剥夺掉,但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者。从某种人的意义上来说,他还是活得很有意义,他还是胜利了。海明威正是因为在他的小说中体现出了这种对人、对人性、对生活成败胜负的深刻理解,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决定给他以奖励。

桑提亚哥梦中的雄狮,就是我们人类精神不败的象征。

接下来,谈谈程路禹和张菲菲朗诵中的特点。

首先,他们编排很好的音响和背景画面。因为小说很是提倡做人的力度,那么配上的音乐,也是很有力度感和和声的曲子,把文章的内容,衬托得很好。

再多提及一句,好的朗诵一定要有好的音乐,否则是很大败笔。这次“老人与海”朗诵的背景音乐,听说是张菲菲花了几个晚上,用了多种音乐素材编辑出来的,费力很多心力。为了精确保证朗诵内容与音乐的高度吻合,她是拿着秒表一秒一秒的计算出她和程老师每一段落的朗诵时间长度,再剪切和混合音乐,才有了最后朗诵时较好的音乐效果。

背景画面,鲜艳的大块色彩,加上海浪的图形,很是有视觉上的冲击力。让人感到,这就是强者海明威,这就是硬汉子渔夫桑提亚哥。

这时,我脑海里翻腾出来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前面,我已经提到程路禹和张菲菲朗诵发声中,嚼字清楚,发音到位,平仄音韵准确,抑扬顿挫,声音很是有弹性,有磁性,有张力,有共鸣。

他们俩的发声中,都有一种力度,但是,程路禹声音中的力度,在于一位历经生活,富有阅历的七十多岁老人,悟通生活要理,体现出对人生多一份谅解,对他人一份包容的那种生活态度。更多了感悟感激,多带了一份儒雅之风。

张菲菲声音中的力度,体现出一位年轻女子对生活的向往,体验,和拥抱生命生活的热情。也有一种看开生活琐碎的人生态度。更多了份笃定清纯,多了一份真实,少了一份飘渺。

其实,我们与人接触,多仔细听听,是能大致捉摸出此人的人品和人格的。

如果有可能改进之处:1. 音响放的太响了一点;2. 如果人从左边出台,比较理想的站立位置,应该是在舞台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三(或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交界的线上(右边出台同理)。这里主要是按美学上的“黄金分割”定理(古希腊人发现的)的比例来算的,即长宽的比例是0.618。同时,也指在一个剖面上,在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三交汇的那条线上。

最后,再谈谈我的总体印象。这是一场高尚优雅的朗诵会。阳春白雪。多伦多是需要多一点高雅的东西。朗诵的选材是能打动人心扉心灵的。朗诵表演者们,因为大部分是专业人士,所以表现表达、发声吐词,是比较到位准确。作为媒体人和文艺人(大部分是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小部分是舞台中人),他们是敬业的。加上心灵情感的投入,让人听了有横空穿越,时空轮转,流连忘返之感。这也是本文标题取名为“沉醉不知归路”的缘由。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有一些,比如总体显得有点粗糙,尤其是在灯光、音响、背景、色彩、服饰、视觉效果方面,加上个别题材的选材等,还很有待改进。

最最后,还要加上一句:我只看过这一次演出,没看过彩排,观看时也未落一字记录。本文故主要是为记忆中道来(一周以后,也有部分文本查校),自然是有误记误言之处,还望见谅。其实,演出人员中,有不少是我的旧友熟人。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说话也就不净挑拣好听的来说。有些不同意见,也是为诤(真)言。况且,你们是门内行家,我是门外观者。内行不计外行过。以其昏昏,难以昭昭,糊涂才子,正是指我。请见谅之余,抬抬手,放我一马,让我过去…。

2012-11-11匆匆草于多伦多家中。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