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掠影 /姚 船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姚 船   
2018-04-02 15:19

22

  说来有趣,我的家人,包括在加拿大仙逝的母亲和住在美国的姐妹,她们移居外国前,都在香港居住了二、三十年,算是香港人了。唯独我是香江过客。

  一九八○年,我移民加拿大。当时中国与加国仍未通航,只能到当时由英国管治的香港乘搭飞机。妹妹居香港,特地到深圳接我们过境。分道过关。不知怎的,像我们这样二、三十人的过客,被安排在一个小房间查验,待了几个小时,害得妹妹在关口那边苦等。

  一心想着加拿大,孩子又小,对香港兴趣不大,只到太平山顶俯视一下,拍几张相片。记得当时还到殡仪馆吊一位长辈亲戚。据说她的儿孙是银行高层,披麻戴孝,巨幅挽联林立,场面很隆重。

  转眼二十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怀抱。我应邀参加“海外作家采风团”到云南参观访问,从多伦多飞香港,再到深圳转机。妹妹一家已移居美国。表兄、表侄,还有一位旧同学接机。遗憾的是,那几天身体不好,连饭都吃不下,只能随旧同学先到他深圳家中疗养数日,又错过了好好看一看香港的机会,只在回程时特地到金紫荆广场留影,算是到此一游。

  十八年后的今天,香港表侄夫妇多次热情邀请,美国的妹妹也来电相约,趁现在还走得动,大家到香江一聚。亲情感动,我终于又和内子来到香港。虽然半个月中有五、六天去日本和澳门,但总算能走马观花,感受香港的温热和气质。

  从地大人少、宁静慢节奏的加拿大,骤然置身热闹繁华的香港,初时有点眼花缭乱、头脑发胀。我们住在弥敦道一家酒店,出门口就看到五光十色的马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招牌和广告令人目不暇接,有的珠宝广告甚至占据几个楼层。到了晚上,更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餐厅、酒楼、药房和服装店等的霓虹灯璀璨夺目,让人体会到城市的光彩。

  我站在路边的铁栏杆旁,一边是马路上的车龙,双层巴士一架接着一架;红色的士一辆挨着一辆。另一边人行道上是人潮,密密麻麻,摩肩擦背。车轮飞转,步履匆匆。车往哪里?人到何处?大家心中有数,都有自己的目标。为着生活,为着理想,人们的活力和冲劲,汇成了城市深沉有力跳动的脉搏。

23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我喜欢它的中西交汇,古老与时尚结合,传统与潮流包容共存。在大商场、大厦广场,你能看到高端、气派的商店,布置豪华典雅,世界名牌产品,衣服、物品、化妆品应有尽有。而走进小街巷,小商铺一间连着一间,窄窄店面,茶餐厅、食肆举目皆是。粉面粥品,鱼蛋牛丸,热气腾腾,人头涌涌。菜摊鱼档,肉铺水果摊,任挑任选,熙熙攘嚷,十足的市井气息。也许,这就是香港的特色,既可享受世界最潮流的东西,也可体味老一辈留下的传统。

  原以为在繁忙的商业社会,惟金钱是马首。想不到在香港,在步履匆忙、快节奏生活背后,人们依然保持一份初心,以礼待人。我接触到的陌生人,平和友善,没有让人感到窘迫和不安。那天乘坐地下铁走访大公报社,先从佐敦到金钟。一进车厢站定,立刻有一个青年站起来让座。他根本不知道我来自何方,只从面相认定我上了年纪。我对他说,只两个站,不用了。他微微一笑,仍是站着。我只好说声Thanks然后坐下。

  转车后,又有一位中年妇女让座给我。走出鲗鱼涌站,我瞭望四周,不知所向,遂向一位白领询问柯达大厦位于何方。他毫不犹豫,领我走了一小段路,指给我明确的位置后才往回走。

  在报社,两位年轻编辑刘编和谢编热情接待,副刊部管副主任也一同会面交谈。她们谦虚、真诚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对一个作者的尊重和支持鼓励。第一次见面,无拘无束,相谈甚欢。而在与其他几位文友的聚会中,也让我感受到无限温馨。大家欢聚一堂,开怀畅谈,论文学,聊写作,正所谓相逢何必曾相识。当我即将离港时,方先生夫妇还专程到酒店依依惜别。

  从尖沙咀码头遥望维港对面的会展中心和周边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的城市轮廓让人印象深刻。这是香港人齐心协力创造的奇迹。灿烂的阳光下,东方之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港地,于我陌生,港人,让我心动。

当飞机徐徐升空,返回多伦多之际,我从弦窗上瞥了香港最后一眼。十五、六个小时的航程实在令人生畏,但我仍萌生再见的愿望。希望不久将来,重踏这片有我家人足印,有我亲友情谊,有几百万同胞辛勤努力、共创美好明天的神奇土地。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