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香格里拉
文学园地 - 原创游记精选
作者:史康美   
2012-12-05 01:21

初夏,参加了市记协组织的赴云南采访团,一路风尘,一路拾景,满目风情尽收眼帘。到了位于云南西北部海拔3300米的迪庆,才知道在66年前被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所描绘得风靡五州、让成千上万人苦苦寻觅了半个多世纪的那个迷人的“香格里拉”的生活原型就在身边。
境由心造,“香格里拉”是一片绝尘净域,她美丽得让你一听倾心,一见钟情;是一方旷古秘境,她神奇得让你入梦入幻,如痴如醉;是一座七色乐土,她丰灿得让你五体投地,八拜顶礼。迪庆是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这一为人熟知的词汇,从最初的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的英语词汇,到它真正的源头——藏族方言,这不是偶然的。因为,人类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也对某个未知世界,永远充满幻想。
我们到的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腹地——中甸县,收不尽的景观美丽而有神奇,金字塔型雪山、草甸和高原湖泊组成的旖旎风光,像是真的到了世外桃源一样。我仿佛眼睁睁地走进了梦境,我甚至认为“香格里拉”并不是在飘渺的半空,她已经从遥远的天边落到眼前可以触摸的某片大地。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消失的地平线》中康韦那双闪烁着“剑桥蓝”的眼睛,也许还可以叫它“昆明蓝”或是“高原蓝” ,因为它所透露的是云南人天性中固有的悠闲与散漫,却又充满了诗意与梦幻。维克多.雨果说过,艺术是蓝色的。看来蓝色永远隐藏着奥秘,比如大海和星空;蓝色象征着智慧;蓝色似乎永远激发着人们的想象,鼓动着人们去破译那些未知的谜。就是在那样的蓝色中,在《消失的地平线》问世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几个同样有着蓝色效果的云南人的眼睛里,“香格里拉”的梦幻浮现出了它那美丽的轮廓。
“香格里拉”在哪里?在云南迪庆,在一种真正的“自然”状态里,在一种真正的殊胜仙境的世外桃源里。梅里雪山、虎跳峡、金沙江、厚软无边的草地和广阔而又静谧的原始森林,它都能给人一种精彩绝伦的美感。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迪庆藏区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诡秘变幻的历史风云、坚毅豪爽的康巴男女和兼容并蓄的宗教习俗。
在这里,我们甚至会去连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 ,以解读心中的“香格里拉” 。
作为一个文学创作爱好者的我,其最大的乐趣是对“香格里拉”的三重解读:对《消失的地平线》小说的解读,对云南迪庆藏区文化的解读,对迪庆“香格里拉”那片自然、人文景观的解读。
迪庆“香格里拉” ,美丽的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迪庆藏区的人民,他们创造了比这山和水还要美十倍百倍的优秀民族区域文化,无论是传说、歌舞、着装、住房、饮食,还是节日、婚嫁、丧葬等等无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独特感受。生活在“香格里拉”的迪庆藏族,爱美天性与生俱来,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点缀和装饰美丽的家乡。她们与雪山同乐,与大自然共享幸福,竟象那里的藏民所说:“在您有机会的时候,您完全没有理由不到迪庆‘香格里拉’来。” 。她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古城外,当我们加入到她们的歌舞行列,向卓玛扎西们学藏舞时,她们的高兴劲儿就更加强烈,那种快乐的真实能让任何人都感动。在迪庆“香格里拉”的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藏族、傈傈族、汉族、纳西族等26个民族,其中百分之六十是藏族,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各民族风俗各异却和睦相处,这就是古高原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能包容世间一切人和事的博大胸怀和气势。迪庆“香格里拉”编织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之梦,它越来越精美,越来越放射出人世人惊讶不己的极具诱惑力的灿烂光芒。
迪庆“香格里拉”是一幅画,是一首诗,是一支歌;是一个和谐的多民族的共生体,一个和谐的多宗教的共存体,一个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荣体。谁都憧憬仙境,可谁也没有见过仙境;但是当你进入迪庆“香格里拉”这片乐土秘域,见识过它的神姿与精魄,你就会有收获。
呵,美丽的桃源仙境,永远的“香格里拉” 。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