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藉“占中”与中共博弈的得失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4-10-20 12:11

中共中央今起召开18届四中全会,“占中”学运掀起的香港民众争“真普选”运动,却堂堂跨入第四周,并无法在全会前和平收场。双方复杂多变的拉锯对抗,有如坐云霄飞车,上上下下,时缓时急,彼此都难以掌控情势发展变化,也未能预料交通要道会成为示威露宿营地,拖延如此长久。

这场占中示威从9月27日夜,香港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包围政府总部学生,激发十数万民众上街抗议,极大地扩大占中规模和士气,也吸引全球目光。众多香港民众展示支持公民抗命运动的意志韧性和耐力,不愿接受中共越来越严格的“一国两制”管治,遂使香港成为众所瞩目的“中国模式”和“民主普世价值”的角力场。

“纽约时报”报导,中共中央密切关注香港局势,派高官进驻深圳中联办休假山庄,直接指导香港政府的应对措施,习近平每天亲自听取香港局势进展汇报。中共底线有二:一,人大常委会定下筛选特首候选人框架方案,不能退让,以确保符合“爱国爱港”标准,才能有当选特首资格。二,恢复香港秩序的清场作业,不能出现暴力流血冲突,让国际媒体有炒作机会,至少要等北京11月12日APEC高峰会结束后。

中共的因应策略是拖垮拖死对手,让时间解决问题。占中群众缺乏有力组织和领袖,难以维持高昂斗争士气、统一纪律,也经不起拖。占中阻碍交通,破坏民生,必然滋生民怨和反感。中共和港府的应变原则,像指挥交响乐团一样,从高峰不断回旋,逐渐缓和,希望直到和平收尾;如此克制虽属维护国际颜面,但最终如能和平收场,应可予肯定。

特首梁振英16日呼吁尽早恢复与学联对话,得到学联欢迎。他又强调,清场和对话是两码事,开启对话并不代表不清场,保留弹性。17日清晨,露宿街头已20天,疲惫不堪的群众,旺角人数所剩无几,警方迅速出动,没有任何阻力就拆除路障和帐篷。一时之间,人们以为占中终于快落幕。没想到事态马上逆转。18日入夜,近9000民众重新聚集旺角,强力支持激进示威者冲击警方、夺回街道,引发冲突,迫使警方后撤,情势再度绷紧。

港府仍将于21日与学联展开公开对话。虽然学联仍呼吁群众固守阵地,保持压力,但学联也感受民意扭转的压力;学运领导事实上早已管不住旺角街头激进组织和群众,这些人刻意冲击警方防线,没有明显抗议理念,行动早就超过公民抗命界限。梁振英改口指学运“有不同外国势力介入”,口径与大陆官媒一致,说明情势再失控,警方高压清场可能性仍未排除,山雨欲来气氛仍笼罩在香港上空。

香港占中运动掀起20多天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已充分展现公民不服从精神,显示香港公民社会渐成熟和法治精神坚实。从历史宏观角度看,这场民主运动更是香港市民争取自我认同和未来想像的心灵斗争。香港民众表现对英国殖民时代培育出的自由、人权、秩序的珍惜;香港青年和专业人士对香港未来,变成另一个中共治下城市的不安和拒斥。从小被教育要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众生活、守法自律、遇不平要抗争,香港早已俱备成熟的自由法治公民文化,当然与“筛选”被控制的选举格格不入。

香港人向往未来成为另一个伦敦或纽约,但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绝望地抗拒历史宿命。绝大多数内地民众因此并不同情占中运动,认为它显示拒斥中国的心理优越感;香港也陷入认同挣扎,家庭成员争吵、友人绝交、艺人团体选边站互相攻讦、不同阶级和青壮老世代反目,都凸显占中运动对香港社会的走向影响既深且久。

但只要香港白领阶层和青年领袖坚持合理抗争,懂得适度退让,但不轻易妥协,维护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对未来港中都有极大意义和价值。经此一役,中共应逐渐体认,内地惯行的管治一套,在香港行不通,而香港公民法治和参与精神,正是中国欠缺的。

中共今天起召开四中全会,提倡“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其实,香港就是眼下现成的法治社会缩影。香港要发挥其影响力,港人须放弃瞧不起中国的自大和优越心理,从中国内地角度换位思考,占中学运的文化冲突,才有长远的历史价值。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