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价值落差 中港应换位思考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7-05-13 18:38

今年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香港三天祝贺。香港基本法颁布27年、“一国两制”实施20年,出现两篇重要讲辞,中联办法律部长王振民警告,“若两制威胁一国,无法继续两制安排”;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则谆谆善诱,论及“勿忘(基本法)初心,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把一国两制推向更大成功”。看似矛盾的两篇讲辞,其实都在为一国两制维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道香港回归20年,一国两制过不了坎了?抑或北京坚定香港50年不变,在为往后30年预作绸缪?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原是合理的政治安排,但2014年起,一场为争直选的占中行动、雨伞革命,引起世界关注,接着旺角骚乱、反释法游行。港人既否决半套式的特首直选,依人大8.31框架,香港连“袋住先”的机会都没有,第五任特首选举又回复原制。选后,中方更一再透露,政改最少五年不会启动。

王振民针对香港目前情势,画出重点:一,香港不能只见两制不见一国,如有人拿两制对抗,损害一国,甚至以此作借口闹独立,就无法继续两制的安排。二,一旦两制失败,国家损失的是面子,香港损失的是里子。三,香港能诚心诚意接受永久回归中国的事实,绝不可能再分裂出去。四,香港愈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国家愈放心让香港高度自治;反之,则国家愈有戒心疑虑,跌入恶性循环。

这些话语带威慑,难怪港人觉得“阿爷话事,不能吭声”。九七迄今,香港所有乱象都还在可控范围内,其实不过反映中港间的价值落差:民主/独立、面子/里子、主权/自治,正是双方坚持价值真伪的所在。

北京一再提醒,不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泛民派及香港年轻一辈多主张,特首、立法会议员必须普选才算起码的民主,才是两制落实。然而,青年新政两位议员宣誓就职爆粗口,举木牌写著“香港不是中国”,丧失议员资格,泛民派又反对宪法所设的人大释法制,这如果算民主,民主也太廉价。争普选是民主目标,但总要用文明的民主方式进行。

举这个例子说明,民主不能靠“反中”达成,中方也不宜无限期延长政改议事日程。双方坚持的价值,总要努力去伪求真。面子与里子,看似中国的政治哲学—我给你面子,你还我里子。但两制绝非这么简单,两制的面子是要裹里子的。没有两制,固然可以走一国的路,但两制明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它还有示范作用,不光是一国的面子。

一国两制的面子与里子,即是主权与自治互补或互斥的对待关系。基本法规定香港“高度自治”,但不是“完全自治”,港人想追求的却是不容中央置喙的自治。然而,香港的自治是祖国给的,是主权所及的自治。否则,“彭定康们”会不断指手画脚。

前港督彭定康最近在美国听证发言,谈及香港自治逐渐遭侵蚀,“英国并未强硬要求中国注意其违反‘英中联合声明’的行为,对此感到遗憾,希望英国政府在未来能加大发声的音量”。“我们让黄之锋(雨伞革命学生领袖)的上一代、他的父母那一代失望,希望不要让黄之锋世代也失望”。彭定康露出狐狸尾巴却还假惺惺地说,对此他有些责怪自己。

彭定康希望香港满街黄之锋。邓小平有先见之明,早就说过“主权不可以讨论”,主权上位,不容挑战。所以香港尽管追求高度自治,但不能外溢。

一国之下,香港自治,最大范围就是港人治港。但执行多年,是倒退或进步?毕竟探戈是双方配合著跳的,中港都有责任。香港最重要政治工程政改,牵动民主进程与自治幅度,依此可判别民主、自治的纯度与真伪,有赖中港共同铸冶。

九七前后,两岸三地憧憬未来,香港电影尽是“表哥、表姐”到,虽多调侃,但不失欢迎回归的幽默,刻画时代也颇贴切,大家都能接受。但20年后,阿爷话事让港人觉得自己像“港灿”,彼此间的嫌隙有待弥合。回归前20、后30之际,须渐次溶入中方因素,即王振民、徐泽强调的国家逻辑,中方也应考虑香港民主需求,彼此拉近,才可能发挥“一国的优势”与“两制的方便”。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