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又可敬的银发一族/白梅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白梅   
2016-04-25 20:23

51

自从退休以来,交往的大多是银发一族。过去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现如今“七十多来西”、“八十不稀奇”,过去印象中,七老八十的人弯腰曲背、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可现在您去公园或社区中心、大楼康乐中心看看,不少老人神采奕奕,散步、打太极、打乒乓、下棋、打扑克、跳排舞,不亦乐乎。

如今的老人们,不仅自娱自乐,也总想着为别人做点什么。就以咱们大楼的赵姐来说,有一次她发现有人在康乐中心的浴室泼翻了洗发液,就不声不响地用纸擦掉,以防后面的人摔跤。她虽然不会说多少英语,但她用手势比划,竟然说服管理员爱尔妲,请人在康乐中心的浴室增加了两个金属扶手,这样我们就不怕滑倒了。她还与左邻右舍分享她精心烹制的美食,她可是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啊!

梁姐也是位热心肠的人,她有个老朋友的丈夫不幸突然去世,老朋友悲伤抑郁,梁姐常陪她散步、谈心,耐心听她的倾诉,使她慢慢走出阴霾,重见阳光。邻居腰酸背疼,她就送上伤筋膏药,或请到她家用按摩机理疗。

邻居中有位郑医生,虽然年过七旬,身材仍保持苗条,嗓音也甜美,业余喜欢唱越剧,在舞台上扮演妙龄少女,风韵犹存,给大伙儿带来了欢乐和精神享受。可是在舞台背后也充满艰辛,排练后腰酸背痛,还要自费购买华丽的服装和道具等,只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持之以恒。她回国探亲时还在文化宫和社区演了好几场呢。

大楼里的康乐中心每周三晚上有排舞班,教跳舞的钟老师和马先生有多年教舞经验,非常认真,耐心示范,不管刮风下雪都准时来,给大家美的享受, 在多伦多不少社区中心和公共图书馆都能看到他俩的足迹。

大多数老人不会开车,有个病痛之类去医院,要麻烦子女请假陪同,但马老师会开车,有时就担负起接送任务。最近他看到老人们去验血需要换乘两部公车,很不方便,就与妻子商量,写了英文信给省议员巴斯请求帮助,信上有七十多位居民签名,表示支持。他们亲自拜访了省议员办公室,得到热情接待,省议员通过网上搜索等,提出积极的建议。

李老师是我们几十年的老朋友,她的丈夫自患了帕金森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跟她女儿女婿一起悉心照顾他,不辞辛劳,毫无怨言,(尽管她自己也有糖尿病和腰酸背痛等,)令我们心中暗暗钦佩。

我的近邻中还有一位86岁的老先生,记得刚搬到大楼时,在走廊里遇到他,他总是热情地问长问短,向他请教,他特别耐心解答,一次到我家小坐,他讲了他年轻时打拼的故事。他从航海学校毕业后从水手做起,一次偶然机会到了香港,奋斗几十年,最后当上了著名董氏航运公司手下的船长,他的子女们都很有出息,而且十分孝顺。常常看到女儿女婿捧着他们烹饪的可口饭菜,跟父母共进晚餐。最近他不幸中风后成了植物人,子女轮流探望,我们祈祷他能再醒过来,可惜未能如愿,他的音容笑貌却长留在我们心中。
* * * * *
老人们不满足于安逸的物质生活,在精神上也有所追求。比如早在1997年活贤社时,有一群老人组织了“笔会”, 后改名为“耕读斋”,每月活动一次,坚持了十余年。我应邀参加了他们最近的几次会,在热情好客的蒲先生和青姐伉俪宽敞的会客室里,长桌上放着水果和坚果之类,每次有十余人参加,事先有个主题,大家可各抒己见,比如一次解析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由包老师主讲,还欣赏了“长恨歌清唱剧”,另一次围绕老年养生保健,由雷医生主讲,大伙交流了心得。还有一次谈“幽默”,蒲先生在开场白中讲了“幽默”的历史和掌故后,大家分享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趣事。上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家一提到鬼子的暴行就很气愤,对全民抗日的英勇事迹十分钦佩。下午老人们引吭高歌,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抗日歌曲。

最近一次由邱先生主讲:人际关系和老年人健康。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老人身心愉悦、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呢!下一次则由赖先生主讲“汉语成语”。瞧,他们的活动内容相当多姿多彩!“耕读斋”最新的斋主是傅老师,她在会前做好功课,主持会议很认真,她的丈夫谭老师则负责把老人们发言时的身影拍摄下来,有时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配上幽默风趣的解说词。
最近一次会上,与会者为前任“斋主”李静如女士默哀追思。我虽跟她没有交往,但从大家的追忆中了解她是位可敬的环保人士,在她癌症复发后,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幅标语:KILL THE LIGHTS, SAVE THE BIRDS, 为《绿色生活》杂志写了篇文章《为何“关掉那些灯光,挽救飞鸟生命”?》,据她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多伦多市,每年有超过100万只候鸟迁徙过程中途经多伦多时撞死在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她的文章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多伦多华裔作家协会”我有幸结识了几位笔耕不辍的老人,比如前会长姚船先生,他的文章描绘日常生活细致入微、妙趣横生,他的散文富有诗情画意。他虽然年近八旬,除了跟他太太一起含饴弄孙,把家里后花园打理得朝气勃勃,还种些时鲜蔬菜瓜果,送给朋友邻居分享,我也常受惠呢。好友冯湘湘和林达敏伉俪、黄启璋等也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精彩文章。

在“加中笔会”里,大多是从大陆、港台来的文学爱好者,除了一些年富力强、著作颇丰的作家,如李彦、陈河、张翎、孙博、曾晓文、川沙、赵廉、原志、文章等,也有不少退休的教师、记者等,热爱写作,常在报刊发表文章。如任展宏以前创作过沪剧剧本,为报刊写专栏,而姚昉已年近八十,最近笔会邀请茅盾文学奖评委之一的何向阳女士来多伦多,分析评论得奖作品,姚老师特地从市区赶到万锦市,由于TTC的耆老接送公车不到万锦市,又劳驾静明夫妇半途接送,热情可嘉。他不仅出版了自传,记叙他跌宕的前半生,还写过越剧剧本《萧玉梅之死》与《徐元宰》呢。

最后还要提一下我的红梅大姐,她近几年遭遇了丧夫之痛,又经历了大手术和骨折等,但她瘦弱的外表下蕴藏着坚强的毅力,在儿子媳妇和亲朋好友们的关怀下,度过了难关,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安度晚年。

他们都是可爱又可敬的银发一族!
夕阳虽近黄昏,却依然散发着璀璨的霞光呢!

作者白梅 :教师,翻译,专栏作者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