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APEC晤安倍 应化被动为主动
八方专栏 - 时政点评
作者:世界日报   
2014-10-19 00:03

北京主办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下月即将举行,中美间因“瑜亮情结”,受香港民运、南海主权纷争等影响,峰会暗中较量已不是悬念。台湾派遣前副总统萧万长出席,“习马会”已不可能,使高峰会焦点转移至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能否会晤,谈些甚么,以及中日关系是否从此融冰等问题。

安倍16日在义大利参加亚欧高峰会晚宴后,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握手寒暄;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在日本演讲也称,APEC对中日高峰会是“很重大的机会”。日本舆论认为,“习安会”已有谱;但“纽约时报”泼冷水,指“习安会”将只会晤15分钟。

中日关系涉及亚太稳定,间接影响美中关系,能否破冰,备受国际关注。安倍第一次执政时首度外访选择中国,让中日关系破冰,结束长达数年的中日首脑(当时是胡锦涛和小泉纯一郎)“王不见王”僵局;但他第二次执政采强硬对华政策,在历史认知和钓岛主权等争议寸土不让,并着手突破战后和平宪法,导致中日再度陷入高层对话冰封。目前中日都有意创造“习安会”,也为此铺路。日本鉴于经济需要,比中国更期待峰会,已为此作了不少铺垫。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伊原纯一月前秘访中国,要求10月底两国重启防务部门工作层级磋商,以启动海上联络机制,避免钓岛紧张对峙引发意外冲突。

之前,“史上最大规模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200多人9月下旬访华,表明最大目的是为实现中日首脑会谈铺路。曾长期负责对华外交的外务省总务课长垂秀夫,也两次秘访北京,力图促成首脑会谈。曾帮安倍首个任期实现访华的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7月也陪前首相福田康夫访北京,晋见习近平,为实现“习安会”斡旋。安倍为向北京释善意,放弃“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

日方动作频频,但瓶颈仍在两国高层会面,是否预设条件或前提。中方提两条件:要求日本承认钓鱼岛是有争议领土,安倍任内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在亚太峰会召开前,如何达成妥协,对双方都是考验。

中日争端在双方操作和对峙下,已变成中日民粹主义对决。中国人到日本旅游、买日本货依旧,但对日本“深仇大恨”有增无减;日本民间对中国反感,也上升到历史新高点,达八成以上。这种民间氛围让双方政府让步,都易引发国内政治危机。举例言,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王占阳撰文,指日本已无可能再走军国主义老路,和平主义深入人心,无意再侵略中国。结果遭南京军区原副司令王洪光严厉批评,网民围剿,被骂成“卖国贼”。这种学术讨论空间狭窄化,或民粹主义情绪如劫持政府政策,绝非好事。

北京对“习安会”,其实可采新思维,从更宽广历史和未来发展,掌握中日关系的主动权。因为: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运作越南、菲律宾挑战中国,并修正美日防卫指针,要求日本自卫队在全球支援美军,意在建立强大同盟,联手扼制中国。北京如主动经营日本,可软化或弱化美日同盟,过度强硬反而给美国创造条件,甚至成日本发展核武的理由。

二,回顾历史,日本是大亚洲主义(亚洲人团结起来抗拒欧洲列强)的倡导者,历史上其右翼头山满、内田良平等人,及犬养毅等政界人士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再造中国,这是原因所在;即使伊藤博文也曾对光绪帝和康有为面授明治维新成功经验,期待中国变法成功。但因中国太贫弱,导致日人狂妄自大,以为只有日本才能领导东亚,走入侵略邻国歧途,终遭致二战惨败。今天中国崛起,改变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如能联合日本和周边国家,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亚洲人自己管理亚洲事务”,也是孙中山当年“神户宣言”主张中日携手的理想。

三,百年来,中国从未掌握中日关系主导权,1972年中日建交,也是田中角荣主动。北京应主动掌握中日关系,在峰会驳斥安倍的错误史观,提出双方关系正常化的条件,既可争取日本民心,更可赢得国际尊重,也符合中国作为亚太峰会东道主的领袖风范。

总之,北京似不必太拘泥“习安会”的前提,既握有主动权,实不宜放弃这个双方都可下台阶的良机。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