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广州的60个理由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网络   
2014-05-16 09:11

11

中国。域之广,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南有海,名为南海。域之广,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国也,人民以亿数;其海也,宝藏无算。国于海之滨,有一城,名为广州。广者,广袤繁复之广也,广纳万物之广也。其为城,且性情,且寡欲,且先锋,且保守,且精明,且冲动,且恣睢,且谦卑,且奢华,且廉价,且排外,且包容,且世俗,且超脱,且地域,且中国,且繁碌,且优游,是为广州之城!

喜欢广州的60个理由
1、离香港近,有事没事都可以去透透气。
2、离北京远。
3、大胆敢言的媒体,可以轻易批评一个厅级官员,在亚运会前,还能够不断批评亚运工程扰民。
4、官员经常在报纸上露脸回应市民指责,道歉。
5、相对温和、不滥权的政府,面对民众的不满,较能听取,慎用强力。
6、藏富于民。
7、强势的人大代表,经常对政府官员尖锐质询,已然形成人大代表的广州现象。
8、政府服务窗口比较按规章办事,不刁难,不推诿。
9、中国城市中密度最大的体育场馆,四时皆宜运动的气候。
10、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酒吧。
11、形态丰富,华洋杂陈的建筑。
12、随处可见的食肆。
13、随处可见的银行和ATM。
14、中国最好的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
15、一年到尾众多的国内外体育赛事。
16、爱煲汤的广州女人。
17、城中有山,城中有江,多湖,中国一线城市最好的自然条件。
18、满城葱笼,中国城市数一数二的绿化,公园众多。
19、富裕的腹地,广州与周边城市和谐地共存于珠三角。
20、广州政府能把寸土寸金的天河商圈的一块地(原宏城广场)建成绿地。
21、高校多对市民开放,普通市民能聆听大学的讲座,享受校园的环境和体育设施。
22、公园基本拆除了围墙,基本免费。
23、医保卡一人持有,全家可用(最新实行的)。
24、专业而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不少城市的士司机聒噪,挺烦的)。
25、对外地人不眼红不仇视的本地市民。
26、中国公民维权运动的福地,从环保、社区自治、到方言保护,政府温和待之。
27、一次表达不满的散步之后,民众自发地清除现场垃圾。
28、中国发育最成熟的公民社会,日益茁壮的懂得权利与义务,斗争与妥协的中产阶层
29、现代与传统的辉映,中国最现代的城市之一,却充分保留着传统习俗。
30、平和礼让的人际关系,公交车上让座率是相当的高。
31、买卖比较公平,少欺诈。
32、说什么语言、什么方言在这个城市都不受歧视。
33、一线城市中最低的房价。
34、中国平均水平最高(设计、绿化、物管等)的住宅小区。
35、有南方报业。
36、有南方都市报的时评版。
37、有陈扬——一位用广州话骂爱(以骂为爱)广州的老头。
38、能看到香港的电视台和新闻(虽然偶尔遭遇迎客松)。
39、想当上帝,来广州吧,如果顾客真是上帝的话。
40、国内大城市保留最大、最好的老城区,一座有根的城市。
41、闹市区的城中村,为低收入者、体力劳动者在城区留存了一片栖息地(可惜越来越少了)。
42、最难区分富人与穷人的城市,打工仔跟亿万富豪打扮一样,都是T恤短裤人字拖吃大排档。
43、食在广州,聚集天下美食。
44、大冬天,深更半夜,出来不愁找不着吃的。
45、四季花果飘香。
46、好听的粤语,好听的粤语歌。
47、最包容的城市(富人穷人,白人黑人,小偷,性工作者,广州都接纳了)。
48、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生活成本更低,生活质量却丝毫不逊色。
49、名牌货很多但是山寨货也很有竞争力。
50、品种丰富的盗版碟(这个存在争议)。
51、千年商埠口岸,民风温和、宽容,开放,重契约,守规矩,好打交道。
52、出城不出几十公里,南边有海,北边有山,四周尽是休闲放松之地。
53、街道不求宽阔,适合市民逛街,小业主经商。(有的城市,道路更适合游行阅兵)
54、每周日有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公众论坛,中国一流的学者经常性地与市民互动。
55、公园里,大树下,每月一次的羊城论坛,内容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每期都有人大代表、政府官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
56、中国GDP不是最高的城市,却是民间人均慈善捐款最多的城市之一。
57、广州市民普遍以广州为荣。
58、可以免费看英超。
59、历任市长多能扎根广州,工作多年。想想前几年中部某省会城市的某届市长,刚被“人民代表”“选为”市长,刚说完不负全市人民重托,不出三月,就上京城当部长去了。
60、自由。

广州离“友好”还差多远?
  最近,美国杂志《悦游》进行了一项调查,广州不幸被列入“不友好”城市榜单。从取样的科学性来说,该调查存在诸多硬伤。比如,受访者全是美国人,调查范围本身就不够广泛。而在榜单公开的内容中,未列出有多少受访者来过广州或深圳,不排除有些受访者草率地接受调查。同时,该调查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难以令人信服。
  尽管《悦游》的调查缺少说服力,但却将一个问题摆在广州人的面前:广州,是否足够“友好”?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弄清一个概念:怎样才能算“友好”。有人会拿个例来判断城市的友好与否,这不是科学的评价方式。比如说你买菜时,被菜贩子宰了几道,你不能因此说城市“不友好”。你遭遇了一个拒载的“的哥”,同样也不能因此说城市“不友好”。“友好与否”是主观感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但如果建立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外地人就业情况、出行方便程度、商家诚信指数、语言使用情况等指标,就能得到一个客观数值。这个客观数值可能在某一方面反映外地人在广州的舒适便利程度。
  广州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城市,拥有很多国际化的企业,市场环境很好,选拔人才更看重能力。在国内一些城市,外地人就业总存在“玻璃门”——没有“关系”令就业难度倍增,甚至寸步难行。在广州,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比如媒体、广告、IT,都是唯才是举,选贤用能,不讲关系,不问出身。因此,一些有学历、有能力的“过江龙”(甚至包括外国人)获得了大展拳脚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州是非常“友好”的,因为它为外地人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打工者选择来广州发展,因为机会多、城市足够宽容,由此可见广州的吸引力。一个“不友好”的城市,怎么会有如此高的吸引力呢?
  但是,再看其他指标,可以看到广州依然有可提升的空间。先说出行便利程度,城市较大,路况指标不明,公交设施不完善。别说外地人了,本地人都经常迷路。如果有外地朋友来穗,笔者不得不“全程陪同”,他们若单独上路,十有八九“找不着北”。从这个角度说,广州在城市细节上确实可以进一步优化。再看商家诚信度,令外地人更不适应。在广州集市买东西有个套路,对方先“开价”,你再“还价”(开价的价格可能比原价格贵上好几倍),整个过程斗智斗勇,谁狠谁赢。外地人不懂这个套路,被宰是常有的事。如果遭遇老外,商家恐怕开出更离谱的价格。长此以往,广州商家就背上了“排外”、“欺生”这个恶名。最后一点,就是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很多来穗工作的外地人都表示“粤语是道坎”,如果学不好粤语,就很难在广州发展。不过,现在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经比之前大有长进,他们以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接受外地的文化。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文化鸿沟正在逐渐弥合,上世纪90年代那种“鸡同鸭讲”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外地人学粤语的压力,也比以前减少了一些。
  综合这些指标,广州有其“友好”的一面,也有做得不足的一面。当然,一个城市应当有其独特个性,并不妨碍它变得更友好、更亲切。它可以做得更好——使人感觉更舒适、更宜居、更愉悦。当一个城市有良好的口碑,它才能聚合优秀人才,成为一个有希望、有竞争力、有广阔前景的城市。
现实的广州人
  很多人都说广州人“现实”。外地人说广州人现实,广州人也说自己现实。每每看到这个对广州人的评价,我心里都是五味杂陈,不能同意也不能不同意。说实话真的要反驳也不知道从何反驳。
  说广州人现实的一个潜台词无非是说广州人不问政治或者说不问政事,只晓得埋头过自己的日子。这个评价不知道是正面还是负面?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老师的期末评语中若有一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集体”,就是比较荣耀的一件事情。现在的学生评语中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一句。与广州人不喜谈论政治政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城百姓。北京的的士司机就是因为善谈政治政事而给每个去过北京的广州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广州人似乎不管风动帆动心就是不动,总是在默默地信奉一个古训:不管谁当皇帝,我们都一样纳粮。言外之意我对国家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剩下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了,不好吗?想想还真是挺好的
  说广州人现实的另一个潜台词是广州人重视过日子而不重视文化艺术什么的。想想也好像是的,广州没有北京的798,现在有几个文化园区也颇有照猫画虎的味道。广州娱乐业还算发达,但是艺术气氛就真的麻麻地,因此广州一直都背着“文化沙漠”这个大黑锅。当然广州自己一直对这个黑锅很不服气,总是在努力证明这里不是沙漠。说起来也奇妙,广州却是传媒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没有文化而有发达的传媒业这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莫非广州的传媒业做的都是娱乐的营生?哈哈。
  说广州人现实的再一个潜台词是说广州有自在但是没有时尚。广州人穿着绝对没有上海人的讲究,春夏秋冬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点腔调。没有人会把广州当成是时尚之都,而广州却是一个全国最大的服装交易市场。某城也许会有人显摆一块价值几十万的名表,而某位广州土人说不定此时正邀来一帮好友喜形于色地欣赏自己刚刚收藏的一块价值上百万的石头……这也许就是时尚与自在的区别。
  说广州人现实的还有一个潜台词是说广州人眼光短浅,只晓得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知道前面有远大前程。这也是一些人口口声声要教化广州人的剑锋所指。这点我就不能不反驳了。先不说广州是多少次中国社会变革的发祥地之类的老话了,小处着手轻微反驳就行。当全国人民还都在以“同志”相称的时候,广州人就叫开了“先生”“小姐”,当全国人民相互之间“先生”“小姐”叫个不亦乐乎的时候,广州人早就相互之间以老板、老细相称了,哪怕你只是个捡破烂的,只要走进任何一间大排档伙计都会热情地问句:“老细,想食D乜嘢?”最后,当全国人民都互称老板时,广州人早就觉醒了,人人都是老细太不实际,于是见男的改称“靓仔”,见女的改称“靓女”,年纪大的则一律称“靓叔”或“靓姨”。靓即漂亮,众生平等,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孜孜不倦,从广州人际称呼的演化过程谁都可以深切感受
广州是一个很美好的城市。广州的美好不是飘在万里高空上浮云般的美好,也不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海市蜃楼般的美好,而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自自在在的美好。正如靓女不一定是沉鱼落雁,靓仔不一定型英帅靓正,这不是一个没有缺陷的城市,而这个城市的美好正在于可以美好地注视自己的缺陷同时轻松地走向前路追求完美。

广州幸有城中村
  每一个刚来到广州的大学毕业生,可能都暂住过城中村。相比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广州是唯一在中心城区仍有大量城中村存在的城市。北京的中产阶层都已被逐出五环外,遑论低收入群体;上海中心城区街道整洁有致,一望便知逼仄混乱的城中村难以在此存身;而深圳改革的三十年基本上是一个消灭城中村的过程,关内关外形成两个俨然不同的世界。
  然而,广州,这个目前正在为GDP第三位置不保而忧心忡忡的城市,虽然也提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规划也试图将完整的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城中村改造的想象与欲望已箭在弦上,但城中村却顽强地与政府的改造计划抗衡;虽然市政官员也视城中村为城市的毒瘤,贫困人群在他们眼中俨然是影响“国际大都市”(虽然是声称的)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他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没有城中村的广州,经济的活力也必然大打折扣。
  广州的城中村之所以能够在城市化的狂飙突进中苟延残喘,一方面是因为广州特殊的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发达,城中村的存在为广大的打工者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他们反过来又为广州提供了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一线城市,广州之所以能在物价和房价上位居北上深杭之后,恰恰是因为城中村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广州民情和舆论的发达,使得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难以使用强硬的手段。更关键的是,政府或许也已经意识到,既然难以为这些低收入群体提供均等的公共福利和相应的公民身份,那么城中村在某种意义上就肩负起廉租房和经适房的住房保障功能。
  广州城中村容纳了多少人口?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数字,作为广州最大城中村的棠下村就有近30万之众,不亚于一个小城市。有数据显示,全广州共有138条城中村,居住人口有100-200万之多。虽然城中村阴暗潮湿,通风不畅,道路狭窄,电网密布,垃圾遍地,楼与楼之间几乎可以握手(所以有“握手楼”之称)……但这里成为许多外地人进入城市的第一站。相对于周边小区数千元的房租,500元左右的单间、阁楼能使他们从容地在中心城区获得立足之地。
  相应的是,城中村为原有的户籍人口带来了房租、商铺等收益,而人群的聚集又为部分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这些商铺和娱乐设施的存在,也支撑起广大低收入群体的廉价消费。一到夜晚,虽然不似中心城区华灯灿烂流光溢彩,但城中村并不宽广的街道上也挤满了购物逛街的人群。说是摩肩接踵,并不夸张。
  这里是低成本生活区,承载了无数低收入群体的无奈,也承载了他们的梦想和激情。城中村的人群从不为生活在这里而感到自卑。他们感谢城中村,正是因为城中村的存在,他们才得以在中心城区立足,乘坐几站地铁便能抵达高楼林立的商业街;也正是因为城中村的存在,他们从而获得梦想的跳板。
  关于城中村的梦想想象,坊间传闻最广的,是丁磊在天河石牌村的创业经历。石牌村是一处位居天河核心商业区的城中村,毗邻广州电脑城,居住人群以电脑从业人员为主。传说丁磊当年在阴暗潮湿的城中村握手楼中开始了网易的创业,虽然这段经历并没有为丁磊所肯定,但庞大的城中村人群显然以此为榜样。  
  每一个城市都试图消灭城中村,不仅因为城中村一直被整齐划一的权力审美视为藏污纳垢之地,而且在城市开发的商业利益面前,城中村的存在阻挡了地方政府的滚滚财源。当一个城市的治安出现问题时,人们归咎于它;当一个城市的形象饱受质疑时,人们也归咎于他。仿佛他们构成城市混乱的根源,而这个城市却基本上没有为他们付出什么。这是一片自生自长的生机之地,政府磨刀霍霍,从没想过应该为他们尽什么责任。
  城中村会不会迅速埋葬在城市化的铁轮之下,我们不得而知。广州最近提出未来只保留一个城中村的宏大设想,当主政者在为保留哪个城市村以展示改革开放的进程烦扰之时,公众却在思考,没有了城中村的广州,还值得这么喜爱吗?在很多人看来,城中村即便要消失,也应该是自生自灭,而不是毁于行政律令之下。
   有媒体曾发文谈《喜爱广州的60个理由》,相对于离香港近离北京远、有敢言的媒体、宽容开放的社会环境这些宏大的理由,更应该引人注意的则是城中村的存在。喜爱广州,因为广州有城中村,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都能走出艰难的第一步。广州当以拥有城中村而自豪。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