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中笔会大讲堂成功开坛 两千人共享“虎文化及中华美食”
文学园地 - 散文随笔精选
作者:西风、南方   
2022-03-06 13:15

100

加中笔会大讲堂于三月五日在云上成功举行,由笔会资深会员南音、会员郭桦和新会员孙瑞祥开讲,围绕 “虎文化及中华美食”的主题。演讲者声情并茂,提问者专业到位,现场气氛热烈,智慧火花四射,在Zoom上吸引了近百名观众,而在“看看App”直播平台上,最高峰达两千人围观。

本次活动由副会长西风、雪犁策划,发展部长叔丁提供云上大会技术支持,公关部长静语主持,雪犁负责设计海报。

南音主讲的主题是“从甲骨文谈虎文化”。他的讲解图文共存,有趣味叙事,也有学术考据,虽然看起来很学术,但他用最下里巴人的语言,讲最阳春白雪的故事。他选出甲骨文、金文跟虎有关的字,现场请大家猜一猜、认一认,互动气氛活跃。

22

南音主讲“从甲骨文谈虎文化”。

他的讲座主要渉及国学界的热门话题,诸如:寅为什么和虎绑在一起?十二生肖是从哪里传来的?为什们两河流域/埃及、希腊、土耳其、印度等地的十二生肖均有狮,而中国却用虎?他说道:“Tiger一词,与Tigris River(幼发拉底河)同源。Tigris在米底语是箭的意思,Tigris河也是因为河水湍急,水流如箭而得名。寅在甲骨文里就是一只箭,所以寅与虎的结合,可能有更深层的文明交流含义。屈原《离骚》开篇‘摄提贞于孟陬兮’一句,摄提(摄提格),尔雅的解释为寅。很明显,摄提(格)是音译。有可能是从两河流域黄道十二宫的射手座(Sagittarius)一词音译而来……”

南音本名何兆龙,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国际新闻系研究生,曾任多伦多《地产周刊》《绿色生活》主编、多伦多《星岛日报》副总编辑,曾在报刊杂志上开设《论语》《道德经》《说文解字》等系列专栏,在社区及微信群推广甲骨文知识,举办易经、中国历史等各类国学讲座。

会员郭桦播放了他创作的各种食品摆盘艺术视频,其中最特别的是摆盘老虎,动感十足,虎虎生风。虽然食材简单,其独创的技艺,让这道菜看起来色香味俱全。

23

郭桦主讲食品摆盘艺术。

郭桦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曾任医科大学研究员,以主编、副主编或编委身份出版医学教育专着七部,曾是国家教委专家组成员。他移居多伦多后仍从事医疗工作,现已退休,热心于文学创作、美食、种菜和食品摆盘。

最后,新会员孙瑞祥主题演讲“漂洋过海‘虎头鸡’”。他展示给我们的天津特色饮食和播放的一道道亲自制作的北方菜肴,把我们带到天津的历史和文化演变之中。(精彩演讲內容见附文:“虎头鸡”的前世今生)

24

孙瑞祥“漂洋过海‘虎头鸡’”。

孙瑞祥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系,文学博士,原任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经济消息报》天津记者站站长、《天津日报》特约记者。他退休后旅居多伦多,担任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首席记者、多伦多华裔媒体工作者协会荣誉顾问。他发表各类新闻、文学作品两百余万字,获得省级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孙教授不仅是一位新闻学的专家,也是一位美食达人。

此外,新一届理事成员向大家亮相,他们包括会长孙博、副会长雪犁和西风、秘书长李静明、宣传部长邓思杰、发展部长叔丁、公关部长静语。而学术部长文章、事务部长子卿因故未能出席,由西风代为介绍。

17

副会长西风

18

秘书长李静明

19

宣传部长邓思杰

13

发展部长叔丁

14

公关部长静语

副会长雪犁主要谈了笔会的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鼓励会员的文学创作,在《加拿大商报》上继续开设专辑,将举办各类征文活动。自2020年4月开始,加中笔会每月在《加拿大商报》刊出一期专辑,并与《加拿大商报》合办了“加中笔会2021年文学奖”,最后11人获奖。 今年我们将继续在《加拿大商报》开设专辑并举行各类征文活动,目前的设想是结合笔会的外出活动,增加举办“同题征文“活动等。

二、加强与华人社区的联络,举办系列文学、文化讲座,对外开放。新理事会在2月20日上任后,马上筹备出今晚的大讲堂。 在过去的两年里,疫情阻隔了会友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但阻隔不了大家的学习热情。笔会在2020年底成功举行了25周年云庆典大会,新理事会将筹备更多的系列文学讲座,在邀请名家演讲的同时,也将发掘笔会会员的才华,开放大讲堂让会员分享创作经验,并将视频上传到相关的网站,加大对外开放与宣传的力度。

15

副会长雪犁。

三、加强中外文学交流,努力向中国读者和加拿大西人社会介绍笔会会员的作品。从早期笔会前任副会长赵廉和李彦的英语原创,到2018年,资深会员吴华博士等人 翻译的英文版《向北方──加华作家小说集》的出版;再到2019年,资深会员孙白梅老师翻译孙博的长篇小说《茶花泪》,等等,都给我们大家带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近年来笔会会员张立国默默地在中外古典文学和诗歌中双向翻译,会员枫舟,泰华也积极推广中英版的诗歌写作和朗读,希望有更多的会员投入到双语创作的行列。

四、继续发展新会员,尤其是吸收年轻会员,包括第二代华人 移民,不断壮大写作队伍,为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铺石筑路。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有机会阅读到更多在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年轻作家和业余写手,是两大值得关注的群体。今年我们理事会增加了三名新成员,其中今晚的主持人静语、网络技术支持叔丁,能力都很强。此外,再加上长期在网络电视发展的会长孙博,精通摄影和图片制作的雪犁,新理事会已经搭建起新的平台,希望以更多视频,网刊等活跃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中文创作。

孙博会长特别感谢上一届理事原志、芦苇、杜杜、王睿等人,他们对笔会都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原志、芦苇担任副会长多年,为笔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

他在做讲座总结时表示,大讲堂开坛十分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笔会人才济济,日后将善用这些可贵的资源。大讲堂是加中笔会首次推出的大文化系列讲座,打算一年搞三至四次,旨在扩大会员的视野,加强与华人社区的联络,日后将推出作家创作谈、中英文翻译探索、体育运动与文学、旅游摄影与文学、茶文化、酒文化等主题。演讲者除了会员外,还会邀请海内外著名作家、学者。

16

会长孙博。


3月5日“虎文化及中华美食”直播回放:

http://share.cckankan.com/live-detail?liveId=6222f4aae59d6b1586d68b02

12

3月5日“虎文化及中华美食”所有视频、PPT: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mobile

/folders/1OlY2kDw5J3jzimgxF0pANwP665FvySMC

加中笔会电邮: 该E-mail地址已受到防止垃圾邮件机器人的保护,您必须启用浏览器的Java Script才能看到。

加中笔会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azhongbihui

(撰文和整理:西风、南方;摄影:瘦灯等会员)

11


【附文】 “虎头鸡”的前世今生/孙瑞祥

不曾想,“孙氏虎头鸡”这个名字近来在加拿大多伦多叫响了。这不,2022年3月5日,本人受邀在加拿大中国笔会举办的“虎文化及中华美食”主题讲座上,讲述了我的“漂洋过海‘虎头鸡’”的故事。能在加中笔会组织的“大文化系列大讲堂”的首场活动上展示我的“虎头鸡”,感到非常荣幸。这次云端讲座通过“看看App”平台现场直播,海内外两千余人走进直播间围观,纷纷留言点赞。

“孙氏虎头鸡”这个话题还要从去年说起。2021年秋,加拿大老师傅协会举办“首届多伦多家庭美食达人大赛”,各路美食达人纷纷亮出绝活。我是一位厨艺爱好者,有如此一展身手的大好机会岂能错过。我先是提交了“盘龙鳝”“葱烧海参”两道菜品,受到了主办方的关注和好评,最终获邀参加现场决赛。我想,作为决赛作品不仅仅要看厨艺,还要有特色有内涵有故事,突出文化意蕴,于是,想到了我家乡的“非遗”美食虎头鸡。

非常幸运的是,我现场炖制的虎头鸡获得了大赛唯一一等奖,既有证书还有奖品,令我喜出望外。评委们对我的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有加。归纳评委的评语:这个味道是我七十年来第一次吃到的,香味醇厚,文化底蕴深厚,有故事,又吃美食又长见识又学传统文化。无论是味道、文化、营养、外貌都是很全面的一道菜。味道搭配非常好,汤汁也非常鲜,鸡肉也很嫩,营养俱全,非常非常的棒。

52

加拿大众多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比赛消息。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包括华人头条多伦多通讯社、加拿大华文融媒体新闻网、加拿大美洲电视台、加中资讯网、北美好生活网等,一时间,“孙氏虎头鸡”走出国门声名远播。北美好生活网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用了这样的标题:“新移民喜获一等奖”,应该说是非常贴切的。我们夫妇前两年从国内高校退休后定居加拿大多伦多,是地地道道的新移民。

闻听我在海外获奖喜讯,我的祖籍地山东媒体“大众网”和我的出生地天津媒体“津云”也都做了报道,还发表了对我的专访。今年春节,“大众网·海报新闻”为我开设了一个栏目“我的海外中国年”,还特别加了开栏编者按:“农历春节将至,随着年味渐浓,举国上下一片祥和的氛围,一些定居海外的国人也都在异国他乡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个传统佳节。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邀请定居加拿大多伦多的山东老乡孙瑞祥为特约记者,记录报道他在海外过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起感受异国他乡不一样的年味。”在春节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我连续发表了八篇文章,虎头鸡自然是一个重要话题。

虎头鸡到底是何等美食,能够引起如此关注,容我慢慢道来。虎头鸡属于鲁菜私房菜式,传承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鲁式虎头鸡于明代起源于山东广饶县大码头镇东部,于清代在现山东寿光市王高镇地区得到改良,至清末民初开始广泛外传。标准定名为“松鸡”(煲炖式松鸡),俗称“虎头鸡”,谐音“糊涂鸡”。今山东周边、京津、苏北、东北辽宁等受鲁菜影响的地区都有改良菜式。

说到虎头鸡的由来,还有一段故事。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大将军远征到此,热情好客的大码头人宰鸡待客。由于大将军不吃清炖鸡,而当时又无其他菜肴,有一位村民急中生智,把鸡块和上面粉用油炸,再放入水中煲炖。将军试吃感觉入口松软,鲜美无比,大加赞赏,便问其菜名。因鸡块油炸后外形不规则像是老虎头,厨师便随口说叫虎头鸡,内里也有赞颂大将军虎虎生威之意。将军听后很是高兴,便把这一独特的做法带入了济南府,由此名声大噪,成为好客山东逢年过节招待宾朋的一道硬菜。

据史料记载,北洋军阀时期天津举办过一次四方食艺大赛,寿光人王景顺以王高虎头鸡菜式一举夺魁,获得政府嘉奖。当时的《大公报》记者对王景顺进行了专访,《北洋画报》也刊登了菜品照片,名噪一时。斗转星移,虎头鸡经受了味蕾和时间的考验。2002年,山东省鲁菜协会进行标准认定,正式将虎头鸡列为鲁菜菜式,2006年,虎头鸡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家祖籍山东省博兴县,与广饶县是近邻。祖上近水楼台,得到了虎头鸡制作方法的真传。我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来到了天津定居,美味虎头鸡自然相伴而来。在我们大家族的春节菜谱里,虎头鸡是传统保留节目,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奶奶和妈妈每年春节必做这道菜,传承至今。

其实,虎头鸡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是把收拾干净的整鸡剁成核桃般大小的块儿,加底料腌制30分钟,然后裹上面粉再沾满全蛋液,放到热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锅中加清水和调料再倒入炸好的鸡块,小火慢炖40来分钟出锅。鸡块形似虎头,不散不粘,汤汁浓郁,骨肉有嚼头,盛到大碗中热气腾腾端上餐桌,香味扑鼻。再配上一碗米饭,连汤带饭趁热吃下,那叫一个绝。

51

如今,虎头鸡早已不算什么珍馐佳肴,年轻一代在美食上有了更多选择。就是在虎头鸡的故乡,熟悉这道美食的年轻人也是越来越少,更何况是在异国他乡。其实,对我而言比赛的名次并不重要,我更看重的是参与其中的特别意义。虎头鸡是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我在万里之遥多伦多,重现的是妈妈的味道,是一种伴我终生的中国味觉符号。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厚重,博大精深,亟需挖掘、保护和传承。家乡的非遗美食虎头鸡走出国门能够有我助力,实在是荣幸之至。正如新闻报道所言:“美食达人孙瑞祥先生是大学教授,祖籍山东,从小就对虎头鸡记忆深刻,制作方法得到了母亲的真传。他退休后移居加拿大多伦多,积极助力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走出国门”。

令我特别高兴的是,我推介的非遗美食虎头鸡正在加拿大产生积极反响。今年春节期间,一位我当时并不认识的作者玮仁先生,他在“加拿大星星生活”(2022年2月27日)上发表文章,标题是:年夜饭讨个好彩头 虎年学做“虎头鸡”。

文章写到:年前拿到了加拿大高校文学社为今年的春晚而编辑出版的文集《龙腾虎跃 春回大地》,其中有一篇题为“漂洋过海‘虎头鸡’”的文章吸引了我。虎头鸡是此文作者孙瑞祥老师童年时家里过年必做的一道美食,当他退休后来到多伦多,凭借早年的记忆,也在这里为家人做虎头鸡,也成为过年时必做的一道菜。虎头鸡看上去不太复杂,而且今年又是虎年,其意义更加不一般。于是,虎头鸡立即上了我家今年年夜饭的菜单。

经与我家的美食家小女儿商讨,我们决定用最简单的葱、姜、盐、糖、料酒和生抽腌鸡肉,并采用孙老师文中介绍的先裹面粉,再蘸全蛋液,炸过之后焖炖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品尝过后,对虎头鸡赞不绝口。第二天,我们用剩下的虎头鸡的汤炖大白菜,再加上剩的几块虎头鸡,味道仍然很赞。小女儿说她上班的同事闻到香味,都投来羡慕的眼光。

小女儿特意用我新买回来的大花碗装做好的虎头鸡,还把虎年年历上的“富贵虎”图立在后面做背景拍照留念。感谢孙瑞祥老师把虎头鸡的做法漂洋过海带到多伦多,还写成文章与大家分享。让我们虎年的年夜饭有了新的美味,并以成功喜悦的心情开启新的一年。

读罢全文,令我心生感慨。非遗虎头鸡之于远在异国他乡的我们而言意义到底何在?回想2021年春节,那是我们夫妇在多伦多度过的第二个春节。腊月三十那天,全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我亲手制作了这道虎头鸡。女儿在加拿大生活了15年,虽然我们夫妇几乎每年暑假都过来团聚,但毕竟很匆忙,没有时间制作这道菜。女婿出生在台湾,从小生活在加拿大,更是不知虎头鸡为何物。对于此时此刻的我们全家而言,虎头鸡与其说是一种口腹美味,不如说是一段温馨回忆。炖制的是历史,品尝的是故事,感受的是亲情,展示的是文化。

2021年10月,我们老两口喜得小外孙牛牛。那天我获奖后特别兴奋,抱起牛牛站到灶台前合影留念,牛牛很是配合。我有一个愿望,等他长大后,我要把虎头鸡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他,让中国的非遗美食文化在北美传承发扬,让“孙氏虎头鸡”在加拿大后继有人。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