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上善若水 苏凌峰
新闻频道 - 华社要闻
作者:一周刊 VanEdit   
2012-08-16 23:52

真正告别

年过六十的苏凌峰,纵横新闻界三十载,这是第二次作银幕道别。一九九○年,他离开服务十二年的无线,移民前最后的主播夜,亦争取在新闻内向观众说再见。他说,「观众把你当作朋友,你不可以不辞而别,这是对观众的尊重和交代。」
对观众有交代,包括对新闻原则的坚持。苏回忆,去年七月亚视发生误报江泽民死讯事件,远在加拿大也感受到「蝴蝶效应」。原来他服务的 OMNI新闻台,使用的香港新闻来源,正是亚洲电视。当日,他收到「江泽民死讯」片段,向加拿大全国华人报导时,以经验化解了误报危机:「我认为有疑虑,于是加上『亚视未经证实消息』,幸好用字眼作适当处理。」
苏凌峰加入传媒,不是一开始就如鱼得水。他第一份全职新闻工作,由七六年佳艺电视开始。当时苏凌峰刚放下教鞭,上班后才发现,同事们作风豪迈,粗口烂舌。「初初有啲惊讶,觉得新闻部系斯文人地方,都属于文人。我从来唔讲粗口,慢慢才习惯。」同事看到这位「教书先生」空降编辑室,并获派较高薪的主播记者双职,部分人看他不顺眼。
一次,苏凌峰发现学生送的「一帆风顺」摆设,遭同事恶意用强力胶黏在写字枱上。其他人可能会发火,苏却四両拨千斤:「只船黏在桌面玻璃上,灵机一触,就把整块玻璃拿起,前后倒转。只船距离我远了,我可以继续工作,又不用责怪任何人。」是 EQ高还是脾气好?苏淡然说:「社会不是人人要对你好,如何跟别人磨合,要靠智慧和胸襟。」后来,同事找他喝酒,苏凌峰「自队」了几杯大啤,用豪气打开隔膜,自此同事间气氛才慢慢缓和。
佳视工作了两年,苏在七八年转职无线。一次,他采访一宗清拆顶楼加盖屋的警民冲突,摄影师拍得起劲时,苏预感有危险,又不想阻止同事采访,人急智生下,拿起地上大竹篓当盾牌。果然,一块砖头飞来,他敏捷挡住,摄影师才没有受伤。从被孤立到被接纳,苏凌峰相信以德服人,这种处事态度,来自苏爸爸身教。

红烧曱甴

苏凌峰两岁随父母从广州移居香港,童年十分贫穷。他幼时容易惊醒,家人以古法替他定惊:「晚上开灯,几十只曱甴乱窜,婆婆活捉它们,把手脚内脏翅膀去掉,烤给我吃,至今仍记得那种香气。」这味红烧曱甴,旁人听得恶心,苏却不以为然,皆因他住过木屋区和旧楼,惯与昆虫为伍。
苏凌峰七兄弟姊妹,母亲专心凑仔,靠父亲一人搵食。记忆中老父工作拼搏,对朋友长情。难得假期,苏父会带着他从香港仔搭船又转车到马鞍山,只为探望苏父在内地认识、来港后在马鞍山矿场工作的旧友。当上记者后他曾采访矿工故事,忆起彼时父亲对友人的深情,忍不住感触落泪。苏父更曾问苏母拿金戒指典当,只为帮助一个不太熟悉的朋友:「爸爸只会想帮人,不会想害人。」

中学毕业后,苏凌峰等钱养家,母亲建议他考警察,薪高粮准,可他断然拒绝,只因那年代警察多贪污。最后他多读一年师范,拿月薪六百元(那时文员月薪只三百),到元朗乡村小学教书。他对学生软硬兼施,带学生远足游玩,又以威严管教「曳仔」。今日苏凌峰温文尔雅,想不到他当了十年训导主任:「我身影一经过,闹哄哄的班房,立即静下来。」苏凌峰桃李满门,歌手周华健是他学生,两人仍保持联络。

教书期间,苏凌峰在聚会中,与小学旧同学,即现任苏太 Helen重遇。讲起太太,苏突然口甜舌滑:「觉得呢个女仔几靓吓,讲嘢阴声细气,我钟意斯文的女仔。」为追求 Helen,原本在元朗教书的苏,不惜申请调职香港仔,以便准时接做秘书的女友放工,终于娶得美人归。
教书第十年,已近三十岁的苏凌峰报读商台广播训练班,本来的工余进修,怎知获佳艺电视垂青,从兼职做到被邀请做全职。教书虽稳定,但新闻工作见多识广,而且月薪较高。对当时新婚后银行存折只余下几百元,需要一日做三份工持家的苏凌峰很吸引。苏太记得,丈夫当日提及转职,非常紧张,回家先关电视,宣布有「严重嘢要商量」。苏太一力支持丈夫,最初苏凌峰读稿生硬,便用录音机把电视声带录下,两口子一起做检讨,才造就一位成功主播。

<< 首页 < 上页 1 2 3 下页 > 末页 >>
(第2页(共3页))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