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x100visa

scroll back to top
留学生的另类打工生活
中国留学生 - 留学动态
作者:侨报网   
2014-12-13 18:27

10

打工、学术氛围兼具的哥大校园

提起大学生在美国打工,恐怕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留学生上华人餐馆洗盘子、贴补学费的阶段。不过现在的留学生打工,所选范围从大学校园内食堂、图书馆,到校外补习、咖啡厅,花样百出。再不济,自己创业走起!

现在不论是对美国学生还是国际学生,“打工”的意义主要是为给自己的求学经历添上与众不同的一笔,或是为日常花销挣点零花钱,如果经济压力不是那么大的学生,那就是好玩,多认识些朋友。

据神州学人报道,一位在哥伦比亚读书的笔名为“小葱拌豆腐”的留学生,讲述了自己在哥大读书期间见到的各种打工方式。

在来到哥伦比亚大学的第一学期,他就被这里浓浓的打工氛围给镇住了:且不论有同样大一的美国朋友刚来纽约一个月,已经找到了好几份实习与家教的工作,即使在校园里信步走走,也可以随处看到招聘兼职办公室助理、研究助理、视频制作人乃至贴海报人员的小广告。

这些工作的门槛不高,不过薪水也成正比:比如哥大一些研究中心有时会雇学生在各个教学楼里贴海报,为他们的讲座做宣传,然后支付每小时8美元的工资。在图书馆打工也很常见:坐在前台帮忙登记图书的出入、帮借书者找书,在善本和手稿图书馆帮忙存取资料,既于他人有益又不失风雅。

如果乐得清闲,还可以选择为哥大的“公共安全部”工作——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工作,职责基本就是给宿舍楼看大门:只要坐在宿舍门口,在每个学生进门时扫描他们的学生卡,确认没有闲杂人员进入就可以了。这种工作一般交给专业保安,白天也雇学生来换换班。

有一次他走进宿舍,猛然发现帮我刷卡的不是五大三粗的看门大叔,而是和他一起上文学课的同学。只见她目不转睛地读着文学课布置的《堂吉诃德》,刷卡时连头都不抬一下,真有点“看着小说就把钱挣了”的意思。

挣点零花钱 学调酒师也不错

11

最酷炫的打工莫过于在哥伦比亚大学官方的调酒机构工作了。这个1965年成立的学生公司几十年来已经把无数的哥大学生培养成了专业的调酒师,他们业余时间便面带微笑出没在纽约城大大小小的宴席聚会上,在客人的觥筹交错之间挣到18美元至40美元不等的时薪。

想成为调酒师的学生必须先报名参加一门250美元、五个课时的调酒课程——根据哥大的说法,这个价码的课程,给学生做练习时还能提供真酒而不是颜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优惠。组团报名还能再打折——每到学期伊始,总有同学在Facebook上的哥大群里呼朋唤友:“有没有人想做酒保的呀?和我一道走起吧!”想耍酷的、想挣零钱的、想在派对上自己调酒的……报名上课的学生可谓源源不断。

只要年满18岁就可以报名,虽然只有年满21岁的学生才能品尝自己的作品。然而,哥大调酒机构是出了名的宽进严出:要想成为机构认证的调酒师,不仅要背下一大堆调酒配方和酒精安全须知,以期通过笔试,还要参加一个通过率只有20%的操作面试。

正因如此,尽管这位留学生见到过身边好多朋友手捧一本小册子闷头苦背鸡尾酒配方,还没听说他们当中有谁取得了服务大众的机会。不过,一旦有幸成为哥大调酒机构认证的调酒师,就能在哥大的羽翼下放心安全地打工了。

哥大调酒机构每年要收到各种机构大约1200个雇佣哥大调酒师的请求。根据哥大的规定,雇主不能在请求中对调酒师的性别、种族、性取向提出要求,并且还要为每位调酒师报销从服务地点到哥大的出租车费。哥大调酒机构就如同调酒师们背后的工会一般:比起印象中缺乏劳动保障的餐馆打工,这份工作简直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了。

不喜欢体力劳动 办公室也能锻炼脑细胞

12

如果不满足于这些体力劳动型的岗位,哥大也给学生提供了不少坐办公室的机会。最典型的莫过于“办公室助理”。

大一那年,这名留学生就在看到一张招聘广告后按图索骥,在哥大的社会经济研究及政策中心做了一段时间办公室助理。这差不多是一份财务会计的工作,负责核对研究中心上上下下每一笔报销费用和发票上的数字是否一致,最多用得上一点四则运算。大概由于比贴海报技术含量高一点,这份工作时薪12美元,工作上半天能挣出一礼拜的伙食费。

不过对国际学生来说,找一份办公室助理的工作倒不是图钱,而是有可以借此申请到SSN(美国的社会安全卡)、获得开始在美积累信用的好处。而对学校来说,办公室里的琐事也犯不上请专人来管理,就地取材雇几个勤奋耐劳的常春藤学生,岂不是美事一桩?

要是嫌以上打工还不够“学术”,那么还可以考虑做研究助理之类更锻炼脑细胞的工作。研究助理的工作既有工资,又不失为以后申请研究生、找工作时添一笔漂亮的履历,听上去实在很美,找起来却很困难。

实际上,哥大很多研究所都把研究助理的岗位预留给了Federal Work Study Program(联邦半工半读计划)的学生——根据联邦政府和大学共同建立的这个资助体系,很多美国公民身份的学生可以通过在校打工支付一部分学费。一些美国朋友中有在哥大战争与和平研究所做过军事研究的,有在东亚研究中心写过研究报告的……而对国际学生来说,对这份美差就只有流口水的份儿了。我们若要知道哪位教授缺个研究助理,还得给人家一封封去邮件:“您好,请问您这里还需不需要人手啊?……”

研究助理这样的学术机会难得,去找一份给别人上课的工作,自己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有可观的收入。一学期能得到1800美元补贴的助教工作自然是众口垂涎的差事,门槛也最高,需要和研究生、博士生一起竞争。

不过除了学校官方设置的助教之外,各种课外辅导也生意火爆。比如说,哥大的体育部门就常年为哥大的体育特长生们招聘各个科目的辅导员——因为体育特长生申请哥大时,SAT等硬性分数的要求会低一些,所以体育部门总担心他们跟不上哥大课程的节奏,出资为他们请辅导员。这位在读经济专业的留学生就在为两位哥大的运动健将辅导经济入门课,也是督促他自己复习一下经济学原理。做这种“家教”,不仅有每周按时从学校领工资的好处,还会有体育部门的负责人帮助督促学生好好学习。

打工兼实习 为以后找工作铺路

再“高级”一些的打工就是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实习了。随着年级一点点升高,同学见面聊的也不再只是趣闻八卦,加入了“暑假在哪里实习呢”、“今年毕业找工作形势严峻啊”之类的话题。

对国际学生来说,找一家公司正式带薪实习需要动用宝贵的OPT(美国移民局授予持F-1签证的学生在校外的工作许可,有效期通常12个月),没有薪酬的实习连地铁钱都要自己出,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后来,“小葱拌豆腐”通过哥大职业教育中心申请到了一个远程实习项目,为一家咨询公司远程工作。虽然不直接从公司领薪水,但是一学期下来会从学校得到一笔补贴金。这时候便充分感受到了仰赖学校做“靠山”的好处:为别人打工,学校还发钱,这得是有多鼓励学生的打工精神啊!

话说回来,哥大浓郁的打工气氛还是要归功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且不论坐地铁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市中心公司密布的办公区,就算是听着曼哈顿大街小巷间上班族们的步履匆匆,也让人心头涌起走出校园去小试牛刀的冲动。

学校资源都摆在那里,去不去争取还真是个人的事情。如果你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就打工,走起!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
 

相关文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