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多国博弈北极主权 加拿大想“独吞”?
新闻频道 - 加国新闻
作者:Claire Peng 来源:加西周末   
2015-07-04 22:42

14

1867年7月1日《英属北美条约》(又称1867宪法法案)通过,将英国在北美的三块殖民地合并为一个联邦,称加拿大联邦。自此,7月1日就成了加拿大的国庆日,并在1982年加拿大国会通过新宪法后,改名为Canada day。从加拿大联邦建立到本周三(7月1日),148年过去了,加拿大也从原来刚建立时的三块殖民地扩展成为了由10个省3个地区组成的、领土面积为全球第二大的国家。作为北美洲最北的国家,加拿大北部3个地区的很大一部分土地已经延伸到了北极圈内,这也使得加拿大在近些年来,非常积极地参与到了国家间围绕着北极地区归属权所展开的争夺中。2014年,加拿大政府在北冰洋寻获的一艘19世纪神秘沉船,为加拿大在北极主权的博弈中再填砝码。这艘19世纪的探险船身后有哪些故事?为何它的发现对加拿大在这场北极争夺战中十分重要?北极又为何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热点?

多国博弈北极主权 加拿大想“独吞”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个地区的平均温度普遍升高,北极地区的冰层开始不断融化,曾经沉睡在北极冻土下及海底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开始解冻,开采这些资源变为了可能。

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当今能源短缺的全球背景下,无疑引起了各国的浓厚兴趣和持续关注。冰雪融化还使得曾经被冰封起来的水域通航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对于北极近海大陆架的主权归属、航道管理权、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成为了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北极国家”,以及其他非北极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博弈点。

目前,北极地区的陆地部分已经全部归属于8个环北极国家,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以及美国。但根据现行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所以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国际海域。

由于没有相关条约约束各国在北极的主权争夺,各国在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争端时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也为各国在北极的争夺战埋下了伏笔。

加拿大作为环北极地区国家之一,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则要追溯到上世纪中叶。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但随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抗议。进入21世纪,加拿大与各国对北极的争夺也更加的白炽化。先是2003年,丹麦宣布对一个叫汉斯的北极小岛拥有主权,遭到加拿大的抗议。加拿大在2004年8月特意在北极有争议的地区举行了“独角兽行动”军事演习,强化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2007年4月,加拿大为了宣示对北极的主权,派兵对北极进行8000公里的巡逻,并首次进行千人规模的反恐军事演习。而这次代号为“独角鲸”的演习则引起了美国的极大不满,且指责加拿大梦想独吞北极。作为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也更是动作频频。自他2006年走马上任以后,每年夏天都会去北极巡视一圈,为北极的主权争夺战宣传造势。截止到2014年,他已经9赴北极了,这也使得哈珀成为了加拿大历届总理中最重视北极地区主权和发展的领导人。

加拿大政府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为争夺北极主权宣传造势以外,还从2008年开始倾尽全力搜索两艘19世纪沉没的探险船遗迹。就在2014年9月,加拿大宣布成功找到了1846年沉没在北极水域的富兰克林探险船队两艘船中的一艘沉船。

哈珀在得知消息后当即表示,“这是加拿大历史性的一刻,富兰克林的船队是加拿大历史重要的一部分,他在150多年前的探险,奠定了加拿大北极主权的基石”。加拿大一直以来在寻找证据来证明其北极主权,而富兰克林沉船的发现则被认为是加拿大北极主权的证据之一,并为加拿大在北极的争夺中再添一砝码。

15

“幽冥号”号(HMS Erebus)水下实景

16

富兰克林船队所走路线

17

富兰克林的船队约翰 ·富兰克林爵士

18

寻获富兰克林探险队沉船 主权争夺添砝码

15世纪末,由于绕过非洲和拉美南端的航线被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欧洲探险家们想从西北或东北的航行中,找出前往亚洲的航路。于是,在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寻找西北航线的探险中,数以百计的西方探险家葬身冰海。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才勉强分段走通,证实西北航道确实存在。而富兰克林探险队为探寻西北航道,则在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最为悲壮和充满神秘的一页。

约翰‧富兰克林(John. Franklin)(1786-1847),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探险家,对北极十分的熟悉。1818年他随一支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出征北极,后来,他又先后率领两支陆地远征队前往加拿大北极地区勘测海岸线并绘制地图。1845年5月,时年59岁的富兰克林在得到英国海军部提供经费后,率领着一个共129人的探险队,开始了找寻西北航道的北极探险之旅,然而谁也未曾料到他们这一去,便从此杳无音讯。值得一提的是,富兰克林探险队所乘坐的“幽冥号”(HMS Erebus)和“恐怖号”(HMS Terror)不仅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螺旋桨推进器,在需要时可将这种螺旋桨缩进船体之内以便于清理冰块,并且还装备了可以供暖的热水管系统。此外,它们还装有厚厚的橡木横梁以抵挡浮冰的冲撞和挤压。在当时人们认为,这种新式的探险船完全可以冲破西北航线上的冰障,而富兰克林也一定会成功完成这次北极的探险活动。

1845年5月,探险队在出发后首先驶向了格陵兰岛,然后沿加拿大北海岸西行。按照富兰克林的计划,当探险队驶经巴芬湾时,船会在冰层中被冻住,熬过冬季,待夏季解冻时,远征队再继续向西行驶,直到下一个冰冻期降临为止。于是他在船上储备足够用3年的食物及物资。探险队最终预定于1848年抵达太平洋。然而,就在同年7月的下旬,有船只在巴芬湾北部遇到探险队后,这只队伍便神秘失踪了。

直到1859年,弗朗西斯·利波尔德‧麦克林托克船长(Francis Leopold McClintock)在距布西亚半岛不远的威廉国王岛上发现了一条当年探险船上使用的救生艇,艇中装有死人骨骼,才证明了船队遇难的事实。而且,麦克林托克船长还在岛上的一处石堆中找到富兰克林副手的文件。该文件上最后记录的日期为1848年4月25日。报告中写道:船只自1846年9月后便一直被困冰中,1848年4月22日弃船,105人登岸,富兰克林在1847年6月11日去世,截至记录当日有24人已死亡。麦克林托克船还发现了数具尸体及大量遗弃物品,并从因纽特人那里得知了更多关于富兰克林探险队的悲惨故事。

当人们将搜集到的所有信息拼凑组合起来,富兰克林探险队的遭遇便较为清晰的展现了出来。富兰克林在1845年尚算进展顺利,但船只在1846年9月后便在威廉王岛西北的海域被冻住,直到1847年的6月。可是,在这一年的夏天,浮冰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解冻,于是,探险队陷在冰窟中再无法离开。更糟的是,所携带的食品有一半已霉烂变质,无法食用。他们曾希望,船只可以和浮冰一起往西漂流而自动进入太平洋,后来却失望地发现,这纯粹是一种幻想,实际并不可能实现。富兰克林在1847年6月去世,尚存的队员在1848年4月弃船逃生,但所有人在途中因饥寒交迫及旅程艰辛而全部死去。然而至于是什么导致了强壮的探险队的成员的死,至今仍有诸多谜团。

虽然富兰克林的这场北极探险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却对19世纪中期的西北航道探索及北极探险产生着巨大影响。加拿大各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船队的遗迹,以证明本国的北极主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4年,富兰克林沉船中的一艘,在加拿大努纳武特区的维多利亚海峡南部、人烟稀少的区域被发现,加拿大公园管理局通过远程水下机器侧向扫描了沉船残骸的声呐图片,确定是富兰克林探险队的船只。随沉船搜寻队一起参与沉船搜寻的前加拿大黑莓公司的联合CEO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表示他希望加拿大对于富兰克林沉船的找寻,能够吸引加拿大更多的民众人关注北极地区长期被忽视的、价值十几亿美元的潜在资源。而加拿大军方和文职官员称,在该地区水下为寻找沉船进行复杂的操作,真正展示了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主权。

2015年4月,加拿大公园局派遣了一名皇家海军的潜水员和一名海底考古专家带着摄像机到2014年发现的富兰克林沉船所在的海底录像。海军潜水员埃文·比顿 (Evan Beaton)头带着相机为人们揭开了在海底沉睡数百年的富兰克林沉船中的“幽冥”号(HMS Erebus)在海底的真实影像。通过相机记录的画面,“幽冥号”(HMS Erebus)的左船舷已经被海底的珊瑚、海葵和贻贝所覆盖。一个L形的木板和桌腿依旧连着裙板。而考古学家则认出了那条桌腿,因为它曾出现在1845年《伦敦新闻画报》上的一副描绘富兰克林卧室的插图中。

根据录像所记录的画面,“幽冥号”基本上完好无损。但在船尾附近、上方、中间和较低的甲板已经坍塌。富兰克林的小屋就像三明治一样被夹在船中间的某个地方。加拿大公园局的考古学家Marc-Andre Bernier认为船保存的基本完好是一个好的预兆,因为机舱内的许多工件可能比船暴露的部分区域保存的更加完好。此外,在19世纪航海的人会填写有关船员命运的细节并用蜡将其密封在罐子里。如果潜水员可以找到船上的日志,并找到可信的证据如文字记录或者撑起推进器,表明“幽冥号”具体是到哪里沉没的,那么也许就可以证明富兰克林完成了西北航道的探险。海底考古学家还使用高技术三维扫描仪到沉船的船舱中搜索,希望能够最终揭示这艘船沉没的原因。

一直以来加拿大都希望获得西北航道水域的管辖权。虽然富兰克林沉船和失败的探险早于加拿大建国,但是加拿大方面认为富兰克林探险队在历史上建立了英国与北极地区及其水域的紧密联系。当加拿大从英国那里继承了北极的岛屿时也一同继承了富兰克林探险队代表英国在19世纪建立的与北极水域间的关系,因此富兰克林沉船的寻获便成为了加拿大在北极主权博弈中的又一张牌。

谁控制了“西北航道” 谁就是北极的主人

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航道在北极圈以北800公里(500哩),距北极不到1,930公里(1,200哩),东起加拿大巴芬(Baffin)岛以北,由东向西,经加拿大北极群岛间一系列深海峡。从大西洋进入航道,要在格陵兰岛和巴芬岛之间向南漂浮的巨大冰山间穿行,航行极为艰险。通往太平洋的出口也同样险象丛生,因为一年中多数月份,北极冰盖不断向阿拉斯加北部浅滩输送坚冰,将大批浮冰汇入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间的白令海峡。因此西北航道也是世界上最险峻的航线之一。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阻塞西北航道的结冰随着近年来开始加速融化。据ACIA (北极气候影响评估)报告,北极海冰面积大约在50年前开始减少,而最近20-30年,减少速度加大,在夏季这一趋势最为明显。最新的气候预测结果表明,北极海冰未来的融化速度将是目前的四倍左右。如果此情况持续,在全年的部分时间甚至是全部时间,若往返大西洋与太平洋港口的海运路线改经西北水道,航程可缩短多达9000公里。此外,据CBC报道,2013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学院》中表示,利用气候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了2040年至2059年之间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到21世纪中叶,破冰能力良好的船只将能够在夏季直接穿过北极点,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通航,继而打通一条新航道。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有业内人士认为,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新航线的开辟不仅可以使航程大大缩短,减少运输成本,还可以避开索马里及马六甲海峡航线海盗的威胁。此外,与苏伊士运河相比,如西北航线开通其通行船舶将也不受吨位限制。

由于西北航线的潜在经济价值以及战略地位,它的归属权问题也成为了各国尤其是北极圈地区大国的争夺对象。1973加拿大就宣称,“西北航道”是它的“国内航线”,并坚持对其拥有主权。加拿大政府表示对这条航线拥有“执法权”,并将对在上述海域航行的各国船只作出必要限制,以减少安隐患和事故造成的泄漏问题。2008年8月27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宣布,凡驶入“西北航道”的船只必须在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登记备案。他呼吁各国船只遵守新规定,因为加拿大正着手“增加海岸警卫队船只数量,增强拦截和扣押违规船只的能力”。然而,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单独占有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多数西方国家认为,“西北航道”是一条国际海上通道,应向所有国家开放,而不是被加拿大独占。然而,搜寻富兰克林沉船则是加拿大在争夺西北航线的归属上打出的又一张牌。2014年,加拿大找到富兰克林沉船时,加拿大官方再次明确表示西北航道是加拿大的。加拿大驻华盛顿大使馆的发言人克里斯汀‧江诗丹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有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海域,包括各种水域称为“西北通道”,是加拿大的国内航线…加拿大在北极对其水域的主权是长期的”。

西北航线

争军事经济战略要地 加拿大北极主权面临大国对手

北极地区通常指的是北纬66°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无树木的冻土地带所组成。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70%洋面终年结冰,海面上分布漂流着冰山和浮冰。

由于国际社会尚不存在专门规定北极地区法律地位的公约,在北极地区除去8个环北极国家外,还有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在此进行探险和科学考察。在全球资源争夺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极,而北极的战略资源位置也日益突出。首先,北冰洋为亚、欧、北美三大洲的顶点,拥有联系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线。近年来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消融,开通北极航道的商业和军事战略价值都是无可比拟。世界绝大部分大国都集中在北半球。北极点又是各大国之间距离最小的点。可以说,控制了该点就能够对大国进行有效地钳制。《法治周末》的一篇报道指出:“北极地区非常适合配备了核弹头的潜艇隐蔽,因为北冰洋冰层可以有效地保护其不被飞机和卫星侦察设施发现,不停移动中的厚厚冰层还可以对声波进行干扰,从而破坏水下监控系统的跟踪,这些潜艇自身却可以在冰层下自由行动。基于这些原因,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已在其北极领土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由此可见北极在全球战略部署及海运贸易中的重要性。

其次,被称为“地球最后的宝库”的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地区不仅拥有占世界9%的煤炭资源,还有大量未开发的油气资源,约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25%。此外,北极地区还有大量的金刚石、金、铀等矿藏和水产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据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桶至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立方米至80万亿立方米之间。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的加剧,各国也都希望从北极的开发与探索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各国在北极持续白热化的争夺,北极理事会于1996年6月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其宗旨在于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福利方面持续发展。成员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北极理事会每两年进行一次轮值主席国交接,2013年5月,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意大利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身份。按照规定永久观察员国不具投票权,也无权在年会上发言,但在北极议题上具有合法的权利。

在一些中国学者看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是因为中国在南极已经鲜有机会,但在北极却大有希望。2012年中国政府分别与冰岛和俄罗斯签署合作协议,中海油在冰岛东部海域参与油气开发项目,中石油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开展油气合作项目,并获得该项目20%的权益。对于北极地区的各国角力,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表示中国也需要制定出可持续的,符合国情的北极战略。中国海洋大学的郭培清教授在接受中国一家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长远发展对能源及其他矿产资源有巨大的需求,而北极丰富的资源与相对较短的运输距离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必将缓解目前困扰我国的“马六甲困局”,而且将带动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考虑到北极丰富的资源和北极航道潜在的巨大战略价值,中国不能在这场激烈的北极争夺战中做一个旁观者,应该尽早谋划、积极行动,争取在北极地区的正当权益。

 

weibo365     weixin365

 

 

scrol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