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moral2017

scroll back to top
文学评论巨擘夏志清纽约病逝
新闻频道 - 国际传真
作者:世界新闻网   
2013-12-31 10:02

5

“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来自于夏志清……今天重读中国现代小说,不能忘记夏志清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权威、哥伦比亚大学退休教授夏志清(如图)12月29日傍晚在纽约曼哈坦Jewish Home Lifecare安老院安详辞世,享年93岁。两岸三地文学界人士,对夏志清的逝世同表哀悼。他生前最器重的文学大家、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目前人在亚洲访问,得知噩耗也深感悲痛。

夏志清作为文学史家,最重要的贡献是“要让活埋历史的作家重见天日”,他并以对优美作品的发现与批评为一生的首要工作。在他的推动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美国成为显学,他的草创之功,不可磨灭。

夏志清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面世后立即成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热门书,也是欧美不少大学的教科书,文学界形容此书“不亚于一次文学革命”,从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才得以进入西方高等院校。由于当时正处于西方与中国大陆的冷战时代,资料取得有限,无法作到全面性观照,虽然此书历史感略嫌不足,但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领域,却具开创性地位,从中发掘钱钟书与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

文学界公认,如果没有夏志清出版《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能少了沈从文、姜贵、张天翼、张爱玲、钱钟书的名字。正是由于他的极力推崇,这些作家从此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夏志清作为“登高一呼”给予张爱玲文坛重要地位的文学评论家,小说史不仅深入介绍张爱玲成就,并肯定她的地位在多数“五四”作家之上。张爱玲从此进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经典,先在海外、台湾,然后在中国大陆成为大热作家。

夏志清太太王洞30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丈夫走了,虽然她很难过失落,唯一安慰是,夏志清应该是在睡梦中去世的,没有任何痛苦。

她说,当天下午3时,她去看望夏志清时,还给他喂食,他疲弱地对她说:“我很累,我要走了。”当时王洞不以为意,表示晚上再来看他。没想到这是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

当晚6时30分,王洞再去安老院看夏志清,叫他不醒,才发现他心脏已停止跳动,手心还有微温,其时院方还浑然不觉,医护人员本欲施行心肺复苏术,但由于医生表示夏志清器官已衰竭老死,王洞不忍丈夫再受苦,签字同意放弃抢救。

王洞估计夏志清去世的时间,大约是在下午4时30分至6时30分之间,男看护告诉她,4时30分左右,他还看到夏志清睁开眼睛看了看他。

夏志清是于11日1日流鼻血不止,王洞把他送入哥伦比亚医学院附属医院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 Center治疗,之后,他数度进入医院和安老院之间。12月20日,他出院后,再被直接送往安老院到29日安祥辞世 。

2013年3月,夏志清在台湾联合文学出版出版“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再度引起文坛瞩目。

夏志清的后事,将待王德威1月中旬返美后再作最后决定,哥伦比亚大学也表示将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思会。

夏志清简介:

(1921年2月18日-2013年12月29日),江苏吴县人,生于上海浦东,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
夏之父为银行职员,夏于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时,已大量阅读了中国文学名著。1946年9月随长兄夏济安至北京大学担任助教,醉心于西欧古典文学,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档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论文脱颖而出,取得留美奖学金至耶鲁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博士。
在纽约州立学院任教时,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又称洛氏基金会)赞助,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也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1961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席。2006年7月,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该院成立以来当选时最高龄的院士,夏志清表示“好像在作新娘子”。

 

scroll back to top